漢語言文學本科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知識要點
一、荷馬《伊利亞特》(1-19)
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共24卷,15693行。公元前九世紀行吟詩人,成文于-6世紀,記載-12世紀的事,-3世紀定稿)
1、史詩分為《伊里亞特》《奧德塞》兩部分
2、兩個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英俊驍勇,感情強烈、但過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殘忍)赫克托爾(遇事冷靜,比較內(nèi)向,性格穩(wěn)重,有人情味)
3、人神雙線推進,多用善用比喻
4、基本精神是歌頌英雄是歌頌英雄的行為和他們英雄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從本章可以看出詩人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1、史詩一方面把戰(zhàn)爭看成英雄們大顯身手、為部落建功的時機,這是主旋律,歌頌英雄和他們的表現(xiàn); 2、另一方面,又描寫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渲染了戰(zhàn)爭的悲劇色彩(命運決定勝負;眾神的偏袒使英雄們蒙受不公平的待遇;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了種種憂慮和災難)。因為在當時,戰(zhàn)爭不完全為了部落集體的利益,已經(jīng)變成貴族們乘機獲取財物和奴隸的掠奪行為。
5、史詩特點:1、現(xiàn)實與神話因素結合。2、善用比喻。3、客觀敘述。
6、《伊利亞特》在情節(jié)結構方面有何特點?
可概括分成兩點來說明1、一個片斷。圍繞的是“阿基琉斯的憤怒”來描寫這51天的戰(zhàn)爭,這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2、人神兩條線索交錯平行發(fā)展。在描寫這場戰(zhàn)爭時,人與人在互相斗爭,同時也穿插著神之間的斗爭。如在斗爭中描寫“天父取出那把黃金天秤,把兩個悲慘的死亡判決放進秤盤……”
7、分析《伊利亞特》這首史詩比喻方面的特點。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史詩語言藝術的重要特點。這些比喻或來自大自然,或來自日常生活,對于刻畫人物、加強詩句的形象性、豐富詩篇的色彩,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比喻赫克托爾“如一條長蛇在洞穴等待路人…… 眼睛露出兇光”;如比喻二者之間的斗爭是“游隼”與“野鴿”的爭斗等等。
8、文章中“飾詞”的運用
如: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捷足的(阿基琉斯);集云之神(宙斯);馴馬的(赫克托爾)等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公元前5世紀)(22-35)
1、俄狄蒲斯形象分析:正直、誠實,為了躲避殺父娶母的厄運而四走奔走,力圖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說明其有獨立意志和堅強毅力,遵循高尚的道德準則,敢于反抗神喻
2、作者的命運觀:肯定獨立意志和高尚品質,但命運使一個優(yōu)秀人物成為罪人,命運的正義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懷疑。但作者沒有否定命運,主人公也未能逃出命運的劫數(shù),存在歷史局限性。
3、結構和藝術手法:歌隊的穿插;臨近高潮落筆的“回顧式”結構;不斷“發(fā)現(xiàn)”“突變”推動劇情。
4、古希臘最杰出的悲劇詩人,130個劇本,7個流傳至今。
5、俄狄浦斯王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1)、俄狄浦斯正直、誠實,為了躲避殺父娶母的厄運而四處奔走,力圖自己來掌握自己的命運,說明他具有獨立意志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他為遵循高尚的道德原則,敢于反抗神諭。這些都是可貴的,值得贊揚的。
(2)、在追查殺害老王的兇手一事中,他表現(xiàn)出大公無私、對國家對臣民高度的負責的精神,盡管他逐漸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落入命運的羅網(wǎng),卻仍然一查到底,決不逃避罪責。
(3)、俄狄浦斯的獨立意志和高尚品質是應該肯定的,然而命運卻注定這樣一個優(yōu)秀人物成為罪人,那么命運的正義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懷疑。這樣的思想在古代是相當可貴的。
6、《俄狄浦斯王》戲劇結構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全劇有一系列的戲劇場面和歌隊合唱這樣兩部分組成,歌隊的上場下場和歌隊的合唱,實際上起到了分幕分場的作用。
2、“回顧式”的布局結構是本劇本最為人稱道的地方。所謂“回顧式”的結構特點是:劇本不是按照事件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從頭到尾地組織劇情,而是在事件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即臨近高潮的那一刻落筆,事件的起因和前情則在劇情發(fā)展的過程中,用回顧和倒敘的方法交代出來。
三、但丁《神曲地獄篇》(13-14世紀)(38-50)
1、恩格斯對但丁的評價: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意大利詩人)
2、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攔路的三頭野獸:豹、獅、虎。
3、兩個形象:維吉爾――理性的指引,經(jīng)過各種苦難的考驗,滌除各種罪惡,在道德上得到凈化;貝雅特里奇――信仰的引導,走出迷惘,到達理想的境界。
4、神曲的兩重性:虛構的情節(jié)與場景源自中世紀宗教思想。運用宗教文學中常用夢幻故事的寫法,以前隱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學作品的特征;素材取自現(xiàn)實生活,從現(xiàn)實出發(fā)評價人物、表示態(tài)度,富有現(xiàn)實感,使虛幻的的地獄具有可感性。塑造出有立體感的人物,主觀抒情色彩強烈。用意大利文寫成;兼有中世紀文學的一般特征,也表現(xiàn)出新文學的特征。
5、象征意像:
黑暗的森林——意大利現(xiàn)實
三頭猛獸——阻礙人類達到光明世界的邪惡力量
但丁在森林中迷路——人類的迷惘
但丁游歷——追隨理性與信仰
6、第五歌、第十九歌的內(nèi)容:
第五歌:地獄第二圈。凡生前淫蕩的亡魂之所在。弗蘭采斯加與保祿的故事。
第十九歌:第八圈第三層。懲罰神職人員。教皇尼古拉三世,菩尼腓斯八世。
7、神曲表現(xiàn)手法:
A、既有中世紀文學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新文學特征。(夢幻故事,但取材于現(xiàn)實,從現(xiàn)實出發(fā)來評價人物)
B、善于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量取自現(xiàn)實的比喻。
C、注意用人物自己的語言來敘述人物特定的處境和特定的心情。
D、不是純客觀描寫,愛憎分明、感情充沛、直抒胸臆,有鮮明的抒情性。
8、如何認識但丁《神曲地獄篇》第5歌在思想上所表現(xiàn)的兩重性?
這表現(xiàn)為他兩個方面的兩重性:1、思想內(nèi)容上的兩重性。作為一個中世紀的意大利詩人。他的作品構思具有宗教性,其思想內(nèi)容也表現(xiàn)了中世紀的基督教觀念,但是,其中已有人文主義思想的因素,透露出文藝復興的曙光。如他雖然按照宗教觀念把弗蘭采斯加和保祿打入地獄,但是他又贊許他們對真誠愛情的追求,甚至最后因憐憫他們而暈倒在地,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色彩2、藝術形式上的兩重性。在藝術上既有中世紀文學的一般特征,也表現(xiàn)出新文學的特征。(也是這篇詩在藝術上的特點)
(1)詩歌運用了中世紀宗教文學中常用的夢幻故事的寫法,以及隱喻、象征等手法,具有宗教文學作品的特征。但素材取自于現(xiàn)實生活,并從現(xiàn)實出發(fā)評價人物,因此并不讓人感到虛幻玄秘。使虛構的地獄具有可感性。(2)用人物自己的語言來敘述特定的處境和特定的心情,塑造出生動具體的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形象。(3)詩人鮮明的愛憎使作品具有濃厚的主觀抒情色彩。(4)詩篇不用當時一般文學作品通用的拉丁文而用意大利民族語言寫成。
四、薄伽丘《十日談》(14世紀)(52-60)
1、作者喬萬尼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義文學的先驅。早年致力于《神曲》研究。是歐洲最早第一個掌握古希臘文的學者。寫過敘事詩、抒情詩、十四行詩、史詩、長篇小說,最重要是短篇小說集<十日談>.
2、人文主義: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宗教思想,提倡以人為中心,針鋒相對地肯定人,贊美人;人文主義反對教會的禁欲主義和出世思想,認為人有享受愛情和財富的權利,幸福不在來世而在人間,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去爭取個性的解放和現(xiàn)世的幸福。人文主義的反封建反教會精神反映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要求。
3、十日談以一個故事開端,引出100個故事,套裝在一個共同的背景故事之中,期間用文字串聯(lián)。這種結構方式被稱為“框式結構”
4、十日談是歐洲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文學。
5、綺斯夢達形象:性格剛強,思想開明,眼光敏銳,能言善辯,行動果敢。積極爭取自己的幸福,私情暴露后,不否認,不求饒,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護。勇敢地面對父親的狠毒行為,殉情而死。體現(xiàn)了新時代新女性的面貌。唐克烈并不是壞父親,但作為一個封建統(tǒng)治者和舊觀念的維護者,他又殘忍、狠毒的一面。女兒面臨情、理、勢三重力量的考驗。
6、形象刻畫的三步驟:1、私戀2、辯辭3、殉情。從行動到思想,再到行動,逐步升級地刻畫形象。從行動到思想,再到行動,逐步升級到刻畫女兒的形象,使之極為豐滿。最后達到高潮,服毒殉情。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莎士比亞《哈姆雷特》(17世紀)(63-80)
1、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戲劇家和詩人,一生37個劇本,兩部長詩和一部154首十四行詩集,人們稱他為“時代的靈魂”,說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
2、莎翁作品:
歷史劇:《亨利四世》
喜?。骸锻崴股倘恕贰兜谑埂?/p>
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奧塞羅》《哈姆雷特》《李爾王》《麥克白》四大悲?。?/p>
3、主要人物:克勞狄斯、奧菲利婭
4、反映的16世紀末英國現(xiàn)實:動蕩不安、危機四伏的國家;惡人當?shù)?、陰謀成風的朝庭;奸詐殘暴、荒淫奢侈的統(tǒng)治者。――英國現(xiàn)實中存在的美好理想與丑惡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號召人們?yōu)橹卣ざ窢帯?/p>
5、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義者。復雜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和人類與世界新穎的看法。目光敏銳,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但過于內(nèi)向,過于審慎,;加上勢單力薄的處境,造成行動上的延宕。有行動的決心,而且不斷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與敵人同歸于盡。
6、悲劇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點,也有罪惡勢力過于強大的客觀原因,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7、形象塑造手法:首先,塑造一個性格復雜的,發(fā)展變化的形象。其次,在發(fā)展中,內(nèi)外雙重矛盾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演變過程,用獨白和旁白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現(xiàn)思考、認識與自責、懷疑。
8、克勞狄斯形象:封建主和暴君的殘忍,陰謀家的野心和陰險,集封建統(tǒng)治者和資產(chǎn)階級陰謀家于一身,代表文藝復興新舊交替時期的所有罪惡。
9、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首先,認為應該有正當?shù)拿?,必須讓克的罪行得到證實并當眾暴露;其次,自己的行動能否起到懲罰罪惡,重整乾坤的目的。
10、分析哈姆萊特這個人物形象。
1、哈姆萊特是古代丹麥的一個王子,他是一個人文主義形象,這和他在“威登堡大學”里所受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2、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義的影響,心中充滿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樣完美。而現(xiàn)實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個思想家那樣地思考許多哲學問題,卻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為父報仇,可是他內(nèi)心又是矛盾,因為他想的不光只是為父報仇,而是扭轉整個乾坤。在這樣艱巨的任務面前,他想要行動也行動不起來。3、性格過于內(nèi)向、審慎及單槍匹馬的處境,使他感到猶豫,造成他行動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與敵人同歸于盡。4、他的悲劇既有罪惡勢力過于強大的客觀原因,也有其內(nèi)存性格弱點的主觀原因。所以,哈姆萊特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11、分析《哈姆萊特》這篇文章的藝術特點?
1、莎士比亞善于在內(nèi)外兩重的矛盾沖突中,在矛盾沖突的發(fā)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哈姆萊特與克勞狄的斗爭,構成劇中主人公所處的外部沖突;與此同時,他還進行著激烈的內(nèi)心矛盾沖突。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2、為了更好地塑哈姆萊特的形象,劇本充分發(fā)揮了獨白和旁白的作用。每當劇情和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關鍵時刻,劇本都安排獨白或旁白來表現(xiàn)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現(xiàn)他的思考,他的認識,他的自責,他的懷疑。
六、塞萬提斯《堂吉訶德》(十七世紀)(83-95)
1、作者系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的最重要作家,主要作品:悲劇《努曼西亞》,長篇小說《堂吉訶德》短篇小說集《警世典范小說集》,貫穿著人文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者精神。
2、主要人物:堂吉訶德(吉哈諾)桑丘潘沙
3、作品反映的16-17世紀西班牙現(xiàn)實:涉及政權、經(jīng)濟、宗教、道德、風俗等方面,寫出了封建政權、天主教會的黑暗和廣大人民備受剝削壓迫的現(xiàn)實,揭露了西放牙王國表面強大的背后,已開趨于衰落的本質。貫穿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美好理想遭到嘲弄和踐踏的悲劇。
4、堂吉訶德形象:耽于幻想,脫離現(xiàn)實,但出于善良的動機,奉行一種崇高的原則(鋤強扶弱,伸張正義),行為荒唐魯莽但表現(xiàn)出為了維護真理奮不顧身的犧牲精神,是一個悲劇性與喜劇性結合的人物。
5、潘沙形象:普通農(nóng)民,他的窮困反映了西班牙農(nóng)民的現(xiàn)狀。具有農(nóng)民的智慧和求實的優(yōu)點,也有目光短淺、狹隘的弱點。后期其懂得了堂吉訶德,逐漸接受了他無私無畏的品格。
6、兩人對比:一個高瘦,一個矮胖;一個騎高馬,一個騎矮驢;一個沉溺主觀,耽于幻想,一個頭腦清醒,講求實際;一個行動魯莽,奮不顧身,一個謹慎小心,膽小怕事;
7、藝術手法:
人物在不同場景中,用夸張、諷刺手法,在重復中加強喜劇效果;著重寫主觀動機與客觀后果的矛盾,在喜劇性情節(jié)中展現(xiàn)悲劇內(nèi)涵;大量使用對比手法
8、分析堂吉訶德的人物形象。
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的作品《堂吉訶德》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個性格復雜而矛盾的人物。1、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從主觀出發(fā)。行為荒唐、魯莽,不會吸取教訓。如把風車想象成巨人,被風車摔倒在地,卻說中了魔法師的詭計。2、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為的出發(fā)點卻有著高尚的一面,即為了奉行一種崇高的原則。他要做一個行俠仗義的騎士,要鋤強扶弱、伸張正義,并為此而奮不顧身,具有自我犧牲的精神。3、他在主觀上是追求和維護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脫離實際、早已過時的“騎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他可笑又可悲,可親又可敬,在他身上將喜劇性和悲劇性奇妙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古往今來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形象。
9、分析《堂吉訶德》的藝術手法。
在塑造堂吉訶德的形象時,用喜劇性的手法寫一個帶有悲劇性的人物。
首先,它把人物放在一個個不同的情景之中,用諷刺的筆調(diào)和夸張的手法,一再描寫人物的荒唐行動,造成喜劇性的效果。其次,小說又著重描寫人物主觀動機與它的客觀后果的矛盾(或適得其反,或迂腐反常,或自討苦吃),在喜劇性的情節(jié)中揭示其悲劇性的內(nèi)涵。再次,小說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在作品中,桑丘與堂吉訶德無論在外形上,還是在形象的內(nèi)涵上,都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高一個矮,一個重理想一個講實際,一個耽于幻想,一個冷靜理智,一個講究獻身,一個看重實利……兩兩對比,相得益彰。這一構思也是塞萬提斯的創(chuàng)造,它不僅有利于塑造人物,而且增添了小說的情趣,突出了作品的哲理意味。
七、莫里哀《達爾杜弗》(97-)
1、作者系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家。主要作品《太太學堂》《吝嗇鬼》《貴人迷》《堂璜》《憤世嫉俗》
2、戲劇人物關系:
白爾奈耳太太:奧爾貢的母親
艾耳密爾:奧爾貢的妻子
大密斯:奧爾貢的兒子
瑪麗雅娜:奧爾貢的女兒
克萊昂特:奧爾貢的大舅子
道麗娜:奧爾貢家的女仆
福莉波特:白爾奈耳太太的女仆
法賴爾:瑪麗雅娜的戀人
3、達爾杜弗形象現(xiàn)實針對性:把諷刺的矛頭指入宗教人士。揭露教會活動偽善的本質。同時偽善也是上層社會中流行的惡習。
4、構思特點:主人公遲遲不上場(第三幕第二場);不寫偽善者的成功,寫他的失敗。
5、達爾杜弗的形象:利用宗教手段,進行罪惡活動以牟取私利的偽君子,本性卑劣,心狠手辣,卻能言善辯,相于應付。用偽善的手段騙取信任,以達到其罪惡的目的。能曲解教義,把卑鄙行為打扮得冠冕堂皇。
6、主人以形象構思藝術:
1、間接介紹,精中筆力,設置懸念。2、 自我暴露3、自我表演,設置一系列戲劇性場景
八、歌德《浮士德》(18-19世紀)(116-130)
1、歌德是18-19世紀德國詩人、劇作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腦》詩劇《浮士德》長篇小說《維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
2、《浮士德》中的兩個主要陪襯人物:瓦格納、靡非斯陀。
3、浮士德一生經(jīng)歷的五個階段:知識追求,愛情生活,政治生涯,藝術追求、事業(yè)追求
4、《浮士德》的思想意義:浮士德是人類的代表,他上天入地,不斷追求的過程,包含了從文藝復興到資產(chǎn)階級進步人士精神探索的全過程。而且涉及人生的各個方面?!陡∈康隆肥且徊繒r代精神發(fā)展史,是文藝復興到19世紀初資產(chǎn)階級上升期文化發(fā)展的生動縮影。
5、浮士德精神:不斷追求知識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強不息、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的精神——浮士德精神。
6、浮士德的性格矛盾:在擁有浮士德精神的同時,他又有貪圖安逸,安于現(xiàn)狀的一面。積極向上是前進的動力,靡非斯陀利用他的弱點,誘使其墮落,而自強不息的精神又他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繼續(xù)前進。在辯證發(fā)展中,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純潔化,最后達到個性的完善。
7、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直抒胸襟、對比烘托(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不同事物,瓦格納的平庸委瑣等)
九、華茲華斯《詠水仙》(18-19世紀)(133-134)
1、華茲華斯是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是英國乃至歐洲浪漫主義詩風的開創(chuàng)者。主要作品有:《丁登寺》《孤獨的收割者》《序曲》。
2、浪漫主義:18末-19世紀初前30年歐洲文學的主流。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抒情性;崇拜大自然,,將大自然和資本主義城市文對立;重視民間文學;藝術上喜歡用夸張和對比的手法,追求強烈的藝術效果。
3、“湖畔派”:湖區(qū)多塞特郡鄉(xiāng)間生活的一批詩人,寄情湖區(qū)山光水色,歌頌大自然,用自然美否定城市文明的丑。代表為:柯勒律治、騷塞、華茲華斯。1798年出版《抒情歌謠集》,華茲華斯在序文中提出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美學宣言”――“一切好詩都是強烈感情的自流流露?!?/p>
4、《詠水仙》的思想內(nèi)容: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感;在大自然中尋找理想、尋找安慰,尋找人性歸宿的情懷;人的本性與自然精神本性上相一致的觀點。以水仙花為代表的大自然的歡快、美好、淡泊和充實,恰恰是丑惡社會所不具有的,從而暗喻了他對城市文明所帶來的丑惡現(xiàn)實的否定。
5、《詠水仙》的藝術特點:體現(xiàn)了浪漫主義注意主觀抒情的特點。不受古典主意格律的束縛,語言樸素、淡雅、平實。
6、華茲華斯開創(chuàng)的詩風特點:注重主觀抒情,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不須受古典主義詩歌戒律的束縛,語言清淡、樸素、平實。
7、華茲華斯在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史上的地位:
首先、重視人與大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鳴;
其次、注意自然可感而著意捕捉細節(jié)的同時,又注意從人們?nèi)粘I钪型诰蚯楦凶兓?/p>
再次,既有寧靜的沉思,又有豐富的想力力,包含著濃郁的哲理;
第四、詩作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
十、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十九世紀)(136-152)
1、拜倫,英國詩人。(1788-1824),生于破落貴族家庭,從小形成憂郁、孤獨、反抗的性格。
2、詩集《懶散的時刻》、《英國詩人與蘇格蘭評論家》、《〈制壓破壞機器法案〉制訂者頌》、《東方敘事詩》――包括(《異教徒》、《阿比道斯新娘》、《海盜》)(詩中的主人公被稱為:拜倫式的英雄)、《普羅米修斯》《盧德分子之歌》《審判的幻景》《青銅世紀》《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堂璜》(未完成)曼弗雷德(哲理詩)
3、主要人物:恰爾德哈洛爾德;貝拉喬;奧古斯丁娜
4、魯迅對拜倫的評價:“如狂濤如厲風,舉一切偽飾陋習,悉于蕩滌,……不克厥敵,戰(zhàn)則不止”
5、“拜倫式的英雄”――孤傲的反抗者,蔑視“文明”社會的宗教與道德,具有強烈的叛逆精神,但又脫離群眾,帶有濃厚的悲觀絕望情緒。
6、奧古斯丁娜形象:薩拉哥撒保衛(wèi)戰(zhàn)的女英雄,反抗暴政,對自由充滿堅定信念。
7、大海的意象: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大海是一種自由的力量,具有反抗暴政,反抗邪惡的象征意義,但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人在大海為代表的自然力量面前無能為力的消極情緒。
8、主題:反對侵略,反抗暴政,追求自由,歌頌民族解放斗爭。
9、藝術特點:1、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性。2、抒情與敘事有機結合,抒情為主,敘事為副。3、語言生動流暢,極富感情色彩。
十一、維克多雨果《希臘孩子》《四日晚上的回憶》(十九世紀)(154-158)
1、雨果,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19世紀法國文學的代表。法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
2、雨果作品:
詩集:《東方吟》、《秋葉集》、《黃昏之歌》、《心聲集》、《光與影》、《懲罰集》、《靜觀集》、《歷代傳說》
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海上勞工》、《九三年》
《希臘孩子》出自《東方吟》;《四日晚上的回憶》出自《懲罰集》
3、寫作背景:《希》――1822年西奧島上的希臘人發(fā)動反抗土耳其壓迫的獨立斗爭,被鎮(zhèn)壓?!端摹法D―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侖(三世)發(fā)動政變,解散議會,背叛共和制。12月4日,一個七歲男孩在上街購物時被槍殺。
4、《“克倫威爾”宣言》:提出“浪漫主義的真正定義不過是文學上的自由主義”,反對古典悲劇的形式法則,主張戲劇師法莎翁,爭取更大的自由與真實。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宣言。
5、“《愛爾那尼》大戰(zhàn)”:1830年上演的頌揚反抗社會的浪漫主義英雄的劇本。引發(fā)了古典主義衛(wèi)士和浪漫主義斗士之間的正面沖突,以浪漫主義取得勝利而告終。標志著法國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6、《希臘孩子》的三重恐怖,四重主題:
三重恐怖:本該美麗的西奧島卻因為土耳其的鐵蹄變成一片焦土
本該歡樂歌唱的孩子卻讓淚水充滿了藍色的眼睛
本該索要鮮花飛鳥的孩子卻只要子彈和火藥
四層恐怖:人類不同民族之間的征伐對美麗大自然的摧殘是令人憎惡的
侵略戰(zhàn)爭對希臘西奧島家園的破壞是令人憤怒的
希臘孩子不屈的抗擊是令人敬佩的
戰(zhàn)爭對兒童心靈的扭曲是發(fā)人深思的
7、《?!返乃囆g特征:反向逆接的手法、對比手法(今與昔、焦土與美景、少女與少年)、鮮明的畫面感、聯(lián)想豐富、格律自由、激情充沛。
8、《四》主題:控訴了波拿巴反動政權的殘酷,揭露了政治野心家的慘無人道,揭發(fā)了反動統(tǒng)治者冠冕堂皇口號下的罪惡,深刻剖析了專制主義者反對共和制的根本原因:專制無非是政治野心家最大專權和專利的保障,為了獲得這一保障,反對政治家不但殘酷鎮(zhèn)壓抵抗者,而且不惜傷害無辜者甚至兒童。
9、藝術特點:樸實無華,冷靜的寫生式筆法,風格樸素直白;沉緩低唱的語言形式;典型細節(jié)的刻畫。
十二、普希金《詠大海》(十九世紀)(162-165)
1、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國文學的始祖,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
2、作品情況:
早年:抨擊暴政,揭發(fā)農(nóng)奴制――詩歌《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農(nóng)村》
流放期間:長篇敘事詩《高加索俘虜》《強盜兄弟》《巴赫契薩拉伊的淚泉》
波洛金諾村期間:詩體長篇小說《葉夫蓋尼奧涅金》,短篇小說集《別爾金小說集》1837年:《上尉的女兒》,是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又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先驅。俄國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稱他為“偉大的俄國文學之始祖”,自他之后,俄國文學進入世界文學的先進之列。
3、大海的象征意義:“大海是自由的元素”,是自由的象征,詩作是詩人獻給大海的贊歌,也是歌唱自由的贊歌。歌頌自由的大海與對專制統(tǒng)治的反抗是相關聯(lián)的。
4、抒情層次:歌頌大海的自由;對大海各種情態(tài)的喜愛;對壓抑禁錮的忿懣;對自由英雄的向往;反轉“告別”的詩意,讓大海的自由精神與自己同在。
5、思想主題:追求自由,反抗專制,時代的革命精神。
6、藝術特點:突出主觀抒情性,寫實與象征結合,對比比照,前后照應。
十三、惠特曼《斧頭之歌》(167-178)
1. 惠特曼是美國著名詩人,被稱為“熱烈的激進民主政治家”。若用一個字概括<草葉集>,就是“民主”一詞(惠特曼語)
2. 《草葉集》――
歌頌“自我”,抒發(fā)“人的力量與活力的《自己之歌》《我歌唱帶電的肉體》《為你,啊,民主喲!》
贊頌蓬勃發(fā)展的美國,贊美普通勞動者的偉大人格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斧頭之歌》《我聽見美洲在歌唱》
反對蓄奴制,悼念林肯,號召人民起來參加廢除蓄奴制斗爭的《敲呀!敲呀!鼓呀!》《啊,船長!我的船長喲!》《當紫丁香最近在庭園中開放的時候》
贊美歐洲革命、批判美國資本主義民主的虛偽性的《歐羅巴》《不,今天別向我提到那重大的恥辱》
詩集的基本主題是謳歌民主、自由和人類平等。最終版收詩近400首。
3、斧頭的象征意象:勞動人民與勞動者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
4、草葉集的主要思想內(nèi)容:謳歌勞動創(chuàng)造與開拓精神;揭示勞動者一定要成為自己的主人才能成為新生活的主人道理;只有通過開拓與創(chuàng)造的勞動才能建立真正理想社會的情懷。
5、藝術特點:象征手法與具體實物相結合;自由體重復手法的運用;以重復,排比、平行等手段加強詩作的節(jié)奏和氣勢,形成雄渾、奔放、粗曠、豪邁的風格。
十四、司湯達《紅與黑》(180-199)
1、司湯達,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1924年發(fā)表達的美學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被認為是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美學宣言,提出“表現(xiàn)人民的習慣和信仰的現(xiàn)實狀況”的現(xiàn)實主義主張。《紅與黑》是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批判現(xiàn)實主義是歐洲19世紀一個主要的,而且是取壯闊、最有益的文學流派”(高爾基)
贊美司湯達是有對生活“周密的觀察和對心理方面的深刻見解”(歌德)
2、主要作品:美學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小說《阿爾芒斯》《法尼娜法尼尼》《紅與黑》《呂西安婁凡(紅與白)》(未完成)《巴馬修道院》
3、《紅與黑》中的主要人物:于連,德雷納夫先生(市長)及夫人,德拉莫爾(候爵),瑪?shù)贍柕拢ê蚓舻那Ы穑?,瓦勒諾(貧救所所長)馬斯?。ń淌浚┲x朗神父,
4、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歐洲19世紀一個主要的,也是最壯麗、最有益的文學流派(高爾基)。要求作家按生活的本來面貌描寫和反映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具有強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思想核心是資產(chǎn)階級人道人義和個人主義;藝術上采用“典型化”的手法,描寫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
5、政治小學與“1830年紀事”:作品深刻反映了1825-1830年,法國王朝復辟后期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和19世紀頭30年間歷任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行將就木的貴族階級竭力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加強宗教統(tǒng)治,扼殺自由思想;自由*人發(fā)起咄咄逼人的進攻。從上層到下層,人人都在為權力、金錢、不擇手段,鉆營奔走。
6、于連基本性格: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青年野心家典型。矛盾的性格,對社會的反抗與對社會的妥協(xié)是結合在一起。究其原因,他的奮斗目標是建立在個人主義基礎上的,最終目的無非是爬到上流社會。爬上去是全部的激動與動力之所在。由于缺乏高尚的目標,因此以失敗而告終。
7、再次征服雷納爾夫人:高尚與卑劣交織的矛盾。愛情與征服的野力聯(lián)系在一起。
8、第四十四章:看透了社會和宗教的偽善,認識到年輕人象螞蟻蜉蝣一樣,終將被偽善的社會風氣所吞噬
9、藝術成就:
首先、心理描寫極為出色。(既虛偽又真誠,既多疑又勇敢)
其次、擅長在特定環(huán)境和情緒下,安排故事情節(jié)、推動事件發(fā)展。營造緊張氛圍。
十五、巴爾扎克《高老頭》(十九世紀)(202-221)
1、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國十九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杰出代表。
2、代表作:《人間喜劇》,被譽為“法國卓越的現(xiàn)實主義歷史”。共收錄96部長、中、短篇小說,700多萬字,塑造了2000多個人物。其主題為“揭露金錢罪惡”恩格斯稱其為“包含著了不起的辯證法”。
3、《人間喜劇》:
《舒昂*人》(處女作)、《古物陳列室》、《紅色旅館》、《歐也尼葛朗臺》、《高老頭》、《驢皮記》、《交際花盛衰記》、《邦斯舅舅》、《貝姨》、《高利貸者》、《幻滅》
4、《高老頭》的思想內(nèi)容:一方面,暴露了金錢關系泯滅人性,使道德淪喪的丑惡現(xiàn)實;另一方面,展現(xiàn)了封建貴族日益沒落,資產(chǎn)階級上升得勢,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已經(jīng)確立的歷史真實。
5、高老頭形象分析:
父愛的悲劇典型:第一、他是一個資產(chǎn)階級爆發(fā)戶,通曉資本主義經(jīng)濟規(guī)律,生財有道。第二、他是一個“父愛的基督”,無限地溺愛婦兒。以金錢作基礎和手段,滿足她們一切欲望。但養(yǎng)成了她們自私自利的人生。最后成為父愛的犧牲品。第三、金錢關系的受害者。實施者與受害者的統(tǒng)一,通曉經(jīng)濟規(guī)則的同時,卻不懂得人生哲學。
6、從《高老頭》“父親的死”一章,可以看出巴爾扎克塑造人物典型時運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1、重視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其主要方法是突出人物的某種情欲,把這種情欲演化為人物的獨特個性,從而使這一形象鮮明生動。在他筆下,高老頭就是父愛的典型。2、善于刻畫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這是他對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主要貢獻。比如塑造拉斯蒂涅這一典型形象的成功。
7、《高老頭》“父親的死”一章對塑造拉斯蒂涅形象起了什么作用?或者說是什么使拉斯蒂涅走向墮落?
1、高老頭臨死前的情景描寫,使高老頭的悲劇發(fā)展到頂點。當高老頭結束了生命,拉斯蒂涅也下定了決心,自甘墮落,結束了他野心家的性格的演變過程。2、拉斯蒂涅在目睹了高老頭的慘狀,看到了高老頭的兩個女兒的行為,還聯(lián)想到鮑賽昂夫人的遭遇之后,他深深的明白:“美好的靈魂不能在這個世界上持久的,真是,偉大的感情怎么能跟一個委瑣、狹小、淺薄的社會混為一談呢?”但是,他的靈魂中已經(jīng)注入了伏脫冷的血液,認為罪惡不是為消滅罪惡,而是為適應罪惡來實現(xiàn)自己的罪惡。于是,在埋葬高老頭的同時,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淚,從此走上野心家的道路。3、金錢使人與人的關系變得冷酷無情,金錢引誘青年人墮落,這就是《父親的死》的主題和內(nèi)涵。
8、拉斯蒂涅形象分析:
一個來自外省的純樸青年,經(jīng)過巴黎社會的洗禮而成為野心家。高老頭之事在他的性格演變中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高老頭之事、博塞昂夫人的出走、沃特蘭的被捕(人生三課),一方面使他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另一方面使他徹底認清了現(xiàn)實社會,終于“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淚”,下決心和上流社會“拼一拼”,走上了政治野心家的道路。
9、藝術手法
個性化的人物描寫,用夸張的手法突出某種情欲,形成獨特的個性
善于塑造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從人物性格演變過程及其與客觀社會環(huán)境關系,縱橫交錯地刻畫人物。
十六、《雙城記》查爾斯狄更斯(224-237)
1、狄更斯,19世紀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英國一派出色的小說家”(馬克思語)的代表。
2、代表作:
早期(30年代)創(chuàng)作樂觀,多以下層人物受到仁慈保護為結局:《匹克威克外傳》《老古玩店》《奧利弗推斯特》(霧都孤兒)
中期作品(40年代),對資產(chǎn)者的幻想開始減少,批判日益深刻:《董貝父子》《大衛(wèi)科波菲爾》《馬丁朱述爾維特》
晚期作品(50年代)觸及資本主義人與人關系的本質,揭露更加深廣:《荒涼山莊》、《小杜麗》(司法議會政治);《艱難時事》(反對功利哲學,表現(xiàn)勞資矛盾);《遠大前程》《我們共同的朋友》(反映金錢罪惡關系)。
3、“一派出色的小說家”:英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代表小資產(chǎn)者的愿望和要求,揭示勞資矛盾,有強烈的批判精神,但也有濃厚的資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的思想傾向。狄更斯是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
4、主要人物:梅尼特醫(yī)生、厄里弗蒙地候爵兄弟、得伐石夫婦、代爾那(女婿)、卡爾登(犧牲者)
5、《雙城記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意義:作者對英國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憂慮的產(chǎn)物,目的是借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經(jīng)驗給英國統(tǒng)治者敲響警鐘。有明顯的借古喻今的意義。在作者看來,一是當時英國社會酷似資產(chǎn)階級革命前夜的法國。二是英國統(tǒng)治者應從法國革命所引出的社會后果中引以為戒。
6、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矛盾性: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性與局限性共存。一方面通過描寫革命前夕封建貴族階級的荒淫殘暴和血腥迫害農(nóng)民,從而揭示革命暴發(fā)的必然,認為革命是正義的、必然的。另一方面,作者宣揚了仁愛救世的思想,反對把革命視作一種報復行為,主張用仁愛和寬容來化解社會矛盾。梅尼特醫(yī)生的形象就是一種既痛恨暴行,又期望用愛來戰(zhàn)勝恨的社會理想和藝術理想。
7、對法國大革命的揭示:封建貴族階級的罪行,驕奢橫暴,血惺迫害,農(nóng)民的悲慘遭遇。通過候爵兄弟被得伐石的朋友暗爾、城堡被農(nóng)民放火燒毀,表明壓近者不停止他們的暴行,遲早會迎來滅亡,從而揭示了法國大革命暴發(fā)的原因,給英國統(tǒng)治者提出警告。
8、作品所暗示的“藥方”:仁愛精神,要人們用仁愛寬容來對待敵對階級。這種仁受不僅使敵對的階級、人互相諒解,還改變?nèi)藗兣で男撵`,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新生(其實是不現(xiàn)實的理想)
9、藝術成就:首先,作家的創(chuàng)作采用了極其嚴格地現(xiàn)實主義手法,地點真實、時間準確、情節(jié)細微、事件典型,過去發(fā)生的事件和現(xiàn)實審判的場景有機結合。形成了包容過去和現(xiàn)在、原因和結果、暴行和復仇等諸多因素于其中的獨特藝術氛圍;其次,注意人物的對話,每個人的語言都有特點,特別是將故事講述人、故事中人物的對話以及法庭上人物的語言有機交織在一起,高超的三重話語同時共鳴的魅力。
十七、果戈里《死魂靈》(19世紀)(239-253)
1、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果戈里,19世紀上半期俄國小說家,是俄國“自然派”文學的奠基人(自然派就是俄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繼普希金后,俄國文壇之主。
2、代表作:
小說集《狄康卡近鄉(xiāng)夜話》
小說集《密爾格拉德》――《舊式地主》、《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維奇吵架的故事》、英雄史詩風格的《塔拉斯布爾巴》
小說集《彼得堡故事》――《狂人日記》、《外套》
戲劇《欽差大臣》
長篇小說《死魂靈》
3、《死魂靈》中的人物形象:商人乞乞科夫
五個地主:
瑪尼洛夫是個甜膩膩的地主,只會講庸俗的禮數(shù),虛浮的客套;
女地主格羅潘奇卡狡猾多疑;
諾茲德廖夫流氓無賴;
索巴凱維奇兇狠殘忍;
普柳什金是個守財奴;
4、自然派:反對當時流行的矯飾文學和浪漫文學,以批判的態(tài)度如實地反映俄國專制農(nóng)奴制的庸俗、腐朽、黑暗和反對的現(xiàn)實。這個流派是俄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后來成為俄國文學中最強大的流派。
5、“死魂靈”的含義:魂靈與農(nóng)奴在俄語中是同一單詞,死魂靈指的就是死去的農(nóng)奴。乞乞科夫抓住了人頭稅與土地開墾貸款之間的關系和漏洞,倒賣死農(nóng)奴戶藉,進行投機。所以,“死魂靈”還指地主階級已經(jīng)成了“死魂靈”。
6、“含淚的笑”:果戈理善用的把幽默、夸張、尖刻融于一爐的諷刺風格。在諷刺之中,作者常常對自己諷刺的對象充滿了哀怨酸楚之情,飽含著心酸的喜劇性。被稱為“含淚的笑”在《死魂靈》中,更多的是徹底否定性的批判。是作者是對俄國地主直接尖酸諷刺,嚴厲針砭,或在言語中進行嘲笑。
7、《死魂靈》的主題和社會意義:通過一個一心鉆營的商人買賣“死魂靈”的故事,全面諷刺了19世紀俄國城鄉(xiāng)落后腐敗的現(xiàn)實,大擔揭露了這個俄國社會的痼疾,刻畫了一批腐朽、沒落、庸俗的地方、官僚和投機商人形象,深刻挖掘了現(xiàn)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荒誕性。全面揭發(fā)批判了俄國專制農(nóng)奴制,說明了農(nóng)奴制的基礎已經(jīng)腐朽了,從而使作品產(chǎn)生了極強的社會意義。
8、果戈里塑造普柳什金形象的方法:
首先,用環(huán)境描寫的手法寫這個地主的生活狀態(tài);
其次,寫地主的種種特征:1、把他當成管家婆;2、肖像描寫;3、裝束;4典型動作。
再次,作家追述了這個怪人的歷史(不斷積累中成為錢的奴隸)
最后,正式描寫普柳什金的言語、動作和心理。
普柳什金的性格特征:典型的守財奴形象,身上集中了守財奴最突出的特征:貪婪、吝嗇、保守、沒落、腐敗。是一個腐朽沒落的農(nóng)奴主典型。通過這一形象,作家提示了對財產(chǎn)的貪欲和占有使人喪失人性、墮落成一堆廢物。
但他不僅僅是一般的守財奴,他是俄國的一個毒瘤,他與他莊園后面的大地是一個反差,造成這一反差的正是俄國專制農(nóng)奴制,官僚又是這一制度的支柱。通過這個形象的刻畫,作家指明了農(nóng)奴制整個基礎的腐敗,宣告了它滅亡的必然性。
9、《死魂靈》的藝術特色
A:含淚的笑
B:自然派手法(以現(xiàn)實無情地揭發(fā)、嚴肅批判)
C:環(huán)境與人物相得益彰的典型化手法。
D、死魂靈的語義雙關
10、《死魂靈》書名有兩個詞義,分別指什么?和主題的關聯(lián)是什么?
1、“死魂靈”分別指的是死去的農(nóng)奴和行尸走肉般的農(nóng)奴主。2、俄語中的“靈魂”和“農(nóng)奴”是一個詞,語義雙關。果戈里用這個雙關語一方面表現(xiàn)買賣死魂靈的投機勾當,另一方面隱喻真正死去靈魂的是那些占有靈魂(農(nóng)奴)的地主。
十八、鮑迪?!秶H歌》(19世紀)(256-258)
1、歐仁鮑迪埃,法國詩人和工人運動領袖。巴黎公社詩人。
2、國際歌被譽為“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歌”
3、國際歌的結構:共八節(jié),其中首尾兩節(jié)是疊句,中間六句主歌。
第一節(jié)發(fā)出革命號召,點名全詩主旨。最后一節(jié)總結全詩,深化主題,再一次強化革命號召。
第二節(jié)寫無產(chǎn)者的革命目標(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勞動者成為天下的主人)
第三節(jié)寫革命的道路(勞動者起來自己救自己)
第四、五、六節(jié),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三方面揭露資產(chǎn)階級的欺騙性和反動性,同時義正詞嚴地說明人民革命的正義性。
第七節(jié)歌頌革命勝利的前景(鮮紅的太陽永放光芒)
4、藝術成就:
A)政治抒情詩,塑造了自覺的無產(chǎn)階級的集體形象,唱出無產(chǎn)階級的心聲。
B) 把豐富的政治內(nèi)容和革命的抒情性結合在一起。
C)借鑒了民歌中的主歌與疊句結合的形式,全詩主題突出,結構完整
D)大量貼切的比喻、倒裝、反問、設問/
5、思想內(nèi)容:首先,表現(xiàn)了覺醒的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自覺性,對革命的正義性、目標、途徑有著明確的認識;其次,飽含著革命激情和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再次,表現(xiàn)了國際主義的精神。
6、主題:號召全世界無產(chǎn)者團結起來,粉碎舊世界,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偉大理想而奮斗
十九、馬克吐溫《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19世紀)(261-273)
1、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杰出的幽默、諷刺的特點。有著強烈的批判精神。
2、主要代表作:《卡拉韋拉斯縣的跳蛙》《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貧兒》《在亞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國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傻瓜威爾遜》《赤道旅行記》《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3、課文中的主要人物:理查茲夫婦,已不在人世的固德遜
4、赫德萊堡的象征意義:
赫德萊堡——美國社會的縮影
19位首要居民——全體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
5、思想內(nèi)容:借一袋金幣的故事,無情地揭下了資產(chǎn)階經(jīng)誠實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們的拜金主義和偽善本質。對資產(chǎn)階級的道德文明作了一個占越的總結。
6、理查茲夫婦形象:
收到金幣后——后悔當初沒有做那件善事,并苦苦思索那個固德遜可能說的話。
收到信后-妻子高興得昏了過去,在自我想象中完成了救助過固德遜的壯舉。
領取金幣時——本想坦白,但因牧師的包庇,逃出了丑聞。
拍賣金幣時——又一次被誘惑。
理查茲夫婦——被金錢敗不了的虛偽、偽善、自欺欺人的說慌者。
7、藝術特點:
情節(jié)安排巧妙
A)抓住人們普遍的貪欲。
B)安排了不在場的固德遜為關鍵人物
C)讓理查茲來揭發(fā)虛偽偽善
諷刺藝術
A)對理查茲夫婦的諷刺含而不露
B)對領金幣的鬧劇采用夸張式的諷刺
8、分析《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的主題。
小說借一袋金幣的故事,無情地揭下了資產(chǎn)階級誠實和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們拜金主義的丑陋,諷刺了他們的偽善本質。赫德萊堡實際上成為整個美國社會的縮影,而那19位首要居民也就是全體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作家把資產(chǎn)階級的卑鄙貪婪暴露得體無完膚、淋漓盡致,對資產(chǎn)階級的道德文明作了一個卓越的總結。
9、分析《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的高超技藝(寫作特點)。
1、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十分巧妙。 (1)抓住了人們的普遍貪欲;(2)作家安排了一個不在場的關鍵人物:死去的固德遜,這樣,19位首要居民才會自欺欺人;(3)作家抓住理查茲這樣的人物來揭發(fā)赫德萊堡的虛偽偽善,使整個敗壞事件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它是“外鄉(xiāng)人”陰謀得逞的基礎,也是所有人都理直氣壯地虛偽的基礎。2、諷刺。作家充分顯示了作為美國諷刺大師的天才,對理查茲夫婦的描寫中,諷刺含而不露,卻又入木三分。領取金幣的場面則是一場夸張諷刺的鬧劇。兩種諷刺相結合,顯示了馬克吐溫諷刺藝術的鮮明特點。
二十、左拉《陪襯人》(275-282)
1、愛彌爾-左拉,法國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的倡導者,仿照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以系列作品的方式 ,寫“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家庭的自然史和社會史”,取名<盧貢-馬卡爾家族>,包括20部長篇小說的巨箸,歷時25年,包括作品《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錢》、《崩潰》等,1898年《我控訴》的公開信,揭露軍方的陰謀。
2、本篇小說按時間順序寫。主要采用敘述加議論的寫法來刻畫形象,較少細節(jié)描寫。
二十一、《羊脂球》法國莫泊桑(284-321)
1、吉-德-莫泊桑,法國作家,以普法戰(zhàn)爭為的短篇小說《羊脂球》,一舉成名,步入創(chuàng)作生涯。
短篇小說300篇,《米龍公爹》、《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項鏈》等,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為主,譽為“短篇小說巨匠”,共完成長篇小說7部,主要有《一生》、《俊友》等。
2、妓女羊脂球形象:
社會地位低賤,被人瞧不起,自己也有自卑感,但在民族矛盾中,她熱愛祖國,憎恨入侵者,毫不畏懼怯懦,不失民族氣節(jié),自發(fā)地維護祖國尊嚴,她那因仇恨敵人被迫出走,在占領者面前毫無懼色,遭敵軍官威逼決不屈從等行動,充分表現(xiàn)出愛國主義的思想品質。
3、三對上流人物形象:
諷刺了貴族鬧資產(chǎn)階級的怯懦自私,他們在政治上是保守派,在經(jīng)濟上有實力,在社會上有地位,表面看,道貌岸然,顧愛名譽,是正人君子,實際上,發(fā)家歷史污濁丑陋,在旅館,集體出謀定計,換取敵人放行,毫無民族正義感和愛國心,完全是一群狡猾自私、寡廉鮮恥,最不名譽的“體面的壞蛋”。
4、普魯士軍官形象:
表現(xiàn)敵人利用占領者的權力,為自己的獸欲需要,對羊脂球反復威逼,并不異扣留馬車,利用旅客向她施加壓力,文中雖著墨不多,但其驕橫淫逸,為所欲為,任意踐踏法國人民的嘴臉已暴露無遺。
5、《羊脂球》憎惡敵人,有民族意識同是個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下層人物的典型。
鳥先生是個灑行老板,巧于騙錢,是個資本家的典型。
拉瑪東先生是州參議員,善于政治投機,是個資產(chǎn)階級政客的典型。
布雷維爾伯爵氣派雍容,驕傲自負,是個末代貴族的典型。
高尼岱既追求享受,又想掌權,極端自私,又偽裝革命,是個冒牌共和*的典型。
兩個修女手劃十字,口誦圣經(jīng),心中只有上帝,哪管祖國尊嚴和民族氣節(jié),表面看,她們不露聲色,但讓妓女就范的傾向十分鮮明,其狡猾虛偽的特征,作品寥寥數(shù)語便刻畫出來。
全文結構精巧和對比諷刺的手法藝術手法,
6、從《羊脂球》看莫泊桑作品以小見大藝術特色。
1、題材小而容量大。一輛馬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每個人物都代表一個特定的階層,具有自己的個性。比如,貴族地主布雷維爾伯爵雖有“高雅”的外表,卻陰險偽善;鳥先生是個暴發(fā)戶,其表現(xiàn)實在俗不可耐;紡織廠老板拉馬東是一個政客,善于玩弄手腕等等,這些又無不反映他們所屬階層的特性。2、作品所寫的事件也不大,集中在吃飯和被扣留兩件事上。就是這樣一個小故事,卻能反映出一個特定時期的社會矛盾和全社會各種人物的態(tài)度,作家的功力令人驚嘆。
7、談談本文的對比手法和精巧構思。
1、全篇從寫馬車開始,以寫馬車結束,又都是寫吃飯問題,形成首尾呼應的完整結構。同時這一前一后還是鮮明的對比,目的是從對比中突出兩類人物的形象。2、在形象塑造上,作家同意有意在高貴者的低賤和低賤者的高貴之間進行對比性的構思和描寫。3、另外,作品中表現(xiàn)出作家的冷靜客觀的風格。作家的愛憎是非常明顯的,但是,他并不直接表露出自己的態(tài)度,而是把自己的傾向和態(tài)度隱藏于對事件和情節(jié)的客觀描寫中。同樣,對人物的評價,也是通過人物自身的行動和語言去表現(xiàn)自己,這些都可以說是莫泊桑現(xiàn)實主義的特色。
二十二、易卜生《玩偶之家》(323-339)
1、易卜生,挪威戲劇家,反映現(xiàn)實問題是他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征。是歐洲近代現(xiàn)實主義戲劇的杰出代表。
哲理詩劇《厄斯特羅的英格夫人》、《覬覦王位的人》、《布朗德》、《培爾-金特》
社會問題?。骸肚嗄晖恕?、《社會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敵》
描寫人物精神世界:《野鴨》、《海上夫人》
2、他的貢獻在于:正當歐洲戲劇處在衰落時期,他發(fā)揚了現(xiàn)實主義優(yōu)秀傳統(tǒng),使戲劇直接反映現(xiàn)實生活,提出了生活中許多迫切問題,并給戲劇藝術帶來了許多革新與創(chuàng)造。
3、《玩偶之家》的基本主題
探討的是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婦女的人格獨立問題,打破不平等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關系,解放婦女,提高婦女的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
二十三、列夫-托爾斯泰《復活》(342-365)
1、19世紀俄國小說家,列寧稱其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發(fā)表作品:童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爾特寫集,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中篇小說謝爾蓋神父,克萊采奏鳴曲,伊萬-伊里奇之死,政論性作品懺悔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論生命,天國在你們心中,
二十四、契訶夫《一個文官的死》(368-371)
1、俄國小說家、戲劇家,諷刺是這篇小說的主要藝術特點。
中篇小說草原,
中短篇小說:第六病室,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帶閣樓的房子,套中人,姚內(nèi)奇,寶貝兒,帶狗的女人
戲?。汉zt,三姐妹,櫻桃園。
二十五、高爾基《春天的旋律》、《海燕之歌》(373-379)
1、高爾基(阿里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世界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奠基人。
2、兩篇課文寫于1906年,《海燕之歌》是《春天的旋律》的后半部分,前者被禁,后者因為疏忽得以單獨出版。
3、高爾基作品:
早期:浪漫主義作品――《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鷹之歌》
現(xiàn)實主義――-《切爾卡什》《草原上》《福馬高爾杰耶夫》
散文幻想曲―――《春天的旋律》
話劇―――《小市民》《在底層》《敵人》
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步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政論《不合時宜的思想》
4、群鳥形象:
麻雀――自由派的嘴臉
烏鴉――保守派的圓滑
公鴿母鴿――自由派的自私自利
大公鴉――為虎作倀的行徑
灰雀――徹底的反動派
金翅雀――企盼革命的進步人士
5、主題思想:
《春天的旋律》――批判了各種保守和反動的階級,突出了企盼革命的蓬勃朝氣。
《海燕之歌》――大膽地呼喚革命,熱情謳歌革命者。
6、海燕形象:
A)高傲的自由戰(zhàn)士。
B)對舊世界無比輕蔑的浪漫主義革命者。
C)破壞舊世界,歡呼新世界曙光的無產(chǎn)階級先驅。
7、藝術特色:
《春天的旋律》:擬人、諷刺、影射和寫實、曲筆―――諧虐曲
《海燕之歌》:浪漫主義激情、對比、鮮明象征――――狂想曲
二十六、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382-411)
1、米哈伊爾亞歷山大洛維奇肖洛霍夫,蘇聯(lián)作家。
處女作:《胎記》
小說集《頓河故事》
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諾貝爾文學獎)《被開墾的處女地》
巨型小說《他們?yōu)樽鎳鴳?zhàn)》(未完成)
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教材錯誤,應為中篇小說)
2、解凍思潮——50年代后期,前蘇聯(lián)社會發(fā)生巨變,以“反對個人崇拜”為口號,掀起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文學上突破禁區(qū),揭發(fā)社會矛盾,批判官僚主義,大膽表現(xiàn)人性、人道主義,大膽表現(xiàn)非“金星英雄”的普通人的命運。
3、《一個人的遭遇》1956年12月31日和57年1月1日在《真理報》上連載發(fā)表
4、《一個人的遭遇》在思想內(nèi)容上的突破
A)選材——拓寬了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題材
B)格調(diào)——沉重悲戚,一改一味樂觀的前蘇聯(lián)文學格調(diào)
C)思想傾向-謹慎地提出了人道主義思想
5、索洛科夫形象——一個普通的蘇聯(lián)人,有著不屈不撓的意志,也有過驚恐和膽怯,頑強忍受了命運帶來的苦難。同時富有感情和同情心。其形象是在真實世界中有血有肉的人物。
6、藝術特色——樸實無華,平緩低沉。作家有意淡化情節(jié),造成低沉的效果,適應了悲劇主題;用渡口聽故事的套子來結構小說,加強真實性。
7、談談《一個人的遭遇》在哪些方面實現(xiàn)了對蘇聯(lián)傳統(tǒng)文學的突破?
1、從選材看,它沒有選擇領袖人物、偉大戰(zhàn)役,而是通過一個普通蘇聯(lián)人的遭遇,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給蘇聯(lián)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控訴法西斯的罪惡,歌頌普通蘇聯(lián)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不撓意志。這樣的選題拓寬了蘇聯(lián)文學的衛(wèi)國戰(zhàn)爭題材的界限。2、從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上看,小說雖然也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英勇,但是,小說的主要情感傾向是悲戚的,主人公講述的是自己在戰(zhàn)爭中所遭受的折磨,是推動全部親人的家庭悲劇,它所引起的是“沉重的憂郁”,是男人的“吝嗇而傷心的眼淚”。突破了蘇聯(lián)文學一味樂觀昂揚的正統(tǒng)原則。3、小說在思想傾向上也有所突破。作家提出人道主義的思想,在“空前強烈的戰(zhàn)爭風暴”中提出“人的命運”為什么如此不幸的問題。這實際上是承認在蘇聯(lián)也有悲劇。這是對蘇聯(lián)文學長期以來只準寫光明的文藝政策的重大突破。
8、分析索科洛夫的藝術形象
1、他是一個勤勞勇敢,平凡普通的俄羅斯人。戰(zhàn)爭來臨時,他在告別的時候、作戰(zhàn)的時候、被俘的時候都表現(xiàn)得非常勇敢,當然,他也有驚恐和膽怯的一面。2、索科洛夫還是一個富有感情、同情心的人。他本來是無根漂萍,卻還是收養(yǎng)了流浪兒凡尼亞。總之,在作家筆下,索科洛夫是一個生活在真實世界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二十七、茨威格《看不見的收藏》(414-425)(短篇小說)
1、奧地利作家,任教是一個兼有象征主義,印象主義,新浪漫主義和批判現(xiàn)實義主義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或表現(xiàn)攤點思想,或深刻提示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精神腐蝕與損害,藝術上擅長心理描寫,尤其以提示現(xiàn)代社會婦女心理見長。
作品:詩集:銀弦,往日的花環(huán),
傳記:三位大師,羅曼-羅蘭,巴爾扎克傳,同精靈的斗爭,精神療法,
中短篇小說:馬來狂人,感覺的混亂,象棋的厜,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長篇小說:焦躁的心,
戲劇:伏勒波尼,沉默的女人。
2、藝術特點:一是小說善于將各種矛盾線索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中加以表現(xiàn)。二是這篇作品采用作家一貫喜愛的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全篇采用“我”的講述的方式構成,真切感人。特別是通地這種敘述方式,使人物心理,尤其是“我”的描寫十分細致和動人。
二十八、伍爾芙《墻上的斑點》(427-434)
1、英國著名意識流小說家,英國作家,生于倫敦,布隆姆斯伯里團體成員(傳記作家利斯特雷奇、詩人托艾略特、小說家愛摩福斯特、伍爾芙、羅弗賴依)
代表作:《墻上的斑點》《雅各布房間》《達羅衛(wèi)夫人》《海浪》《到燈塔去》
文藝理論:《論現(xiàn)代小說》《婦女與小說》
《般奈特先生和勃朗太太》提出了意識流小說的理論依據(jù)。
2、意識流:也稱思想流或主觀生活流,名稱借自現(xiàn)代心理學,強調(diào)意識活動的“流動性”和不間斷性。認為“真實”存在于“意識的不可分割的波動中”(柏格森語),意識流作家強調(diào)意識活動的非理性,熱衷挖掘和展示人的潛意識沖動,捕捉一閃即逝的印象以及朦朧模糊的意象,意識流小說不小獎章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畫,主要表現(xiàn)紛繁雜亂的和變幻莫測的意識流程。
3、本文意識流手法的運用,深刻地表現(xiàn)了人的心理在新的社會條件下更加復雜化,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特別是敏感的知識分子的日益嚴重的精神矛盾和思想危機,以及他們要求精神上獲得更大自由的情懷。
3、意識流小說特點:強調(diào)意識活動的非理性、流動性和不間斷性,熱衷于挖掘和展示人的潛意識沖動,捕捉一閃即逝的印象以及朦朧模糊的意象。不太注意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人物的刻畫,主要表現(xiàn)紛繁雜亂的意識流程。
4、作品體現(xiàn)的意識流小說的主要特點:
A、拋開事件、人物、故事等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基本要素,專寫人物的意識活動。
B、作品在展示和呈現(xiàn)人的意識流動時,打破時空界限,過去、未來、現(xiàn)在、理性、非理性的思緒一哄而上。
C、作品描寫過程中,注重意識活動內(nèi)在的獨特連接規(guī)律。(觸發(fā)式聯(lián)想)
5、作品采用意識流寫法,對現(xiàn)代西方人精神特征的獨特提示:
意識離不開社會存在。作品具有特定的社會性。作品的大量內(nèi)容雜亂無秩序,反映了人的心理在新的社會條件下更加復雜化。雜亂之下的核心是:渴望擺脫那種陳腐、和令人窒息的勢利的老式家庭。反映出現(xiàn)代人,特別是敏感的知識分子日益嚴重的精神矛盾與思想危機,以及他們要求在精神上獲得更大自由的情懷。
6、作品的意識流手法與傳統(tǒng)心理描寫的差異。
A、意識流手法展現(xiàn)出人的意識是非理性的,其流動與跳躍引起聯(lián)想的事物間只存在偶然或單一的聯(lián)系。傳統(tǒng)小說引起心理變化的事件與意識之間是完全的契合。
B、奔流不息的意識或潛意識不是為了作品情節(jié)的發(fā)展或人物性格的刻畫,沒有貫穿始終的情節(jié),主人公也沒有明確的身份、清晰的背景。意圖只是表現(xiàn)意識流程,心理狀態(tài)為流散型。傳統(tǒng)心理描寫主旨在于突顯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心理狀態(tài)為凝聚型。
C、意識流手法從始至終都是對人物復雜心理流程的敘述,面向自我,表現(xiàn)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而心理描寫只是作品表現(xiàn)思想、塑造人物的一種手法。最終的指向是廣闊的現(xiàn)實。
7、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的特點:
1、小說善于將各種矛盾線索集中在一個特寫的場景中加以表現(xiàn),全篇小說圍繞著沒有“收藏”卻仍然要“看”的情景展開,這里有“我”要買畫,老人堅信“畫”的存在,老人的妻女明知“收藏”已被替換卻要讓老人相信“畫”保存完好。一個場景聚合著多重沖突因素,顯示了作家把握短篇小說藝術的高超技巧。2、是這篇作品采用作家一貫喜愛的用第一的敘述方法,全篇采用“我”的講述的方式構成,真切感人。特別是通過這種敘述方式,使人物心理,尤其是“我”的描寫十分細致和動人。
二十九、卡夫卡《變形記》(436-463)
1、弗蘭茨卡夫卡,20世紀德語作家,現(xiàn)代主義杰出代表。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出生于奧匈帝國統(tǒng)治下的布拉格猶太商人家庭。
2、代表作:長篇小說:孤獨三部曲:《美國》《審判》《城堡》
中短篇小說:《中國長城的建造》《地洞》《判決》《饑餓藝術家》《致科學院的報告》-
3、異化:卡夫卡通過小說所提示的在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由于深重的肉體和精神的壓迫,西方社會制度、法律、金錢、機器等物控制人,人失去了人的本質,成為非人。
4、“弱的英雄”: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批遭受欺壓、任人擺布、無法自主深感孤獨與悲哀的小資產(chǎn)階級及其知識分子。
5、卡夫卡的主要手法:荒誕、隱喻、詳謬、痛苦的幽默,扭曲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以求展示現(xiàn)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機。
1、卡夫卡的風格:以神話象征模式表現(xiàn)世界的荒誕,人的孤獨與悲觀,作品呈現(xiàn)出充滿恐懼、色調(diào)晦暗、悲哀絕望的精神氛圍。
6、詳謬手法:卡夫卡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大鮮明特點。出自哲學術語,指“作品表面情節(jié)是荒唐的,而荒唐背后卻顯示著深刻的邏輯性”
7、“卡夫卡式”通過荒誕的故事來表現(xiàn)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合理性。廣泛反映人的異化、格調(diào)上壓抑、恐懼、荒誕、悲哀絕望。
8、卡夫止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A、深刻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xiàn)象,揭示現(xiàn)代西方制度、法律、金錢、機器等物控制人,把人變成“物”或“非人”
B、主人公大多為受欺壓凌辱、無法自主、任人擺布、悲觀絕望的小資產(chǎn)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弱的英雄。
C、藝術上采用荒誕、隱喻、詳謬、痛苦的幽默等手法,扭曲事物外部形態(tài)
D、不點明時間、地點、社會背景
9、《變形記》對異化問題的揭示:
A、勞動對人身心的“異化”――勞動本是人的價值所在,但是降為單純的謀生手段和可以出賣的商品。
B、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關系的“異化”――老板眼中,主人公是一個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機器。父母眼中,主人公的價值僅僅是養(yǎng)家糊口。表現(xiàn)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
C、通過變形后的內(nèi)心體驗,表現(xiàn)自我異化,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無法擺脫恐懼、孤獨感的悲哀。
10、格里高爾薩姆沙形象分析:失去人形后,保留著人的感情、思維。但他早已被異化為“非人”,一臺創(chuàng)造價值的機器和賺錢養(yǎng)家的工具。但人們習慣了人形非人的存在,卻不能忍受整體異化。異化了的格里高爾被社會徹底排斥。他也明確意識到了非人特征,但并沒有覺醒。反而向自我異化更進一步。希望一切都恢復原狀。重新回到人形異化的狀態(tài)。害怕被這個將他異化的世界隔絕,因為那是他“物質價值”的唯一寄托。然而當這個世界拋棄他的時候,只有懊喪、難堪、孤獨與痛苦。格里高爾也只有被徹底拋棄而死亡。
11、變形記悲觀絕望的情緒及其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代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危機:
卡夫卡悲觀厭世的消極思想。他揭露異化、痛恨異化,但不能揭示造成“異化”的根源,找不到消除的途徑。結果他筆下的人物,只能是格里高爾那樣掙扎、自卑、聽任蠻橫暴力宰割的弱者。
12、《變形記》的藝術特征
首先、具有十分明顯的荒誕色彩。
其次、在荒誕的情節(jié)中描寫人的生存狀態(tài),具有高度的真實性
再次、不僅僅是描述一個荒誕的故事,更暗喻著一個荒誕的社會、荒誕的人生。從哲理的高度對人類生存狀態(tài)加以審視,揭示西方人的精神危機。
總之、作品的藝術特征是:荒誕而真實,真實而荒誕的佯謬手法的運用。卡夫卡式小說的獨特風格;用神話象征模式表現(xiàn)世界的荒誕、人的孤獨和悲觀。作品色調(diào)晦暗、充滿恐懼、悲哀絕望的精神氛圍。
13、《變形記》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是用象征和寓言的手法表現(xiàn)而真實、真實而荒謬的世界。1、“真實”在于作品描寫了主人公格里高爾變形前平常、具體的生活細節(jié)和變形后逼真的心理狀態(tài),這就讓人感到他始終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人的世界中。2、“荒誕”是因為故事的整體框架是借助一個象征和寓言模式構建起來的?!叭俗兂上x”的故事框架顯然是荒誕的、具有非理性,也是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從這個角度看,故事是極富荒誕性的。但它原本不是對外部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模仿,而是用來寄寓人在哲理意義上的存在狀態(tài),作者無意要讀者把人變甲蟲作為事實來接受,而是要他們從超現(xiàn)實的意義上去理解人的存在狀態(tài)和精神危機。即作者的目的是要人們?nèi)で蠡恼Q中的真實和荒誕中的美。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故事寓荒誕于真實之中。
三十、海明威《老人與?!罚?65-489)
1、海明威,美國作家。作表作為:
《在我們的時代里》(短篇小說集)、《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乞里馬扎羅的雪》《過河入林》《老人與?!?、《第五縱隊》(劇本)
2、《老人與海》使海明威獲得了1952年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3、《老人與?!分械拿裕骸耙粋€人并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p>
4、基本題材與主題:主要以戰(zhàn)場生活、打獵、釣魚、拳擊為內(nèi)容,表現(xiàn)戰(zhàn)爭、暴力、死亡、痛苦的主題,即揭示暴力給人造成的肉體與精神創(chuàng)傷,又不斷展示人的勇氣和不屈的性格,從而深入探討現(xiàn)代社會人類生存狀況和出路。其主要人物首先需要有強悍的膂力,其次更需要堅忍不拔的斗志和不怕犧牲的精神。
10、海明威二三十年代與50年代作品在思想上的聯(lián)系: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探討了人與暴力的關系。開始塑造“硬漢”性格的人物。在此后的戰(zhàn)爭題材作品中,更多地表現(xiàn)出視死如歸的豪邁氣概?!独先伺c?!分械纳L醽喐?,帶著當年拳擊師、斗牛士、獵人與戰(zhàn)士等形象的“硬漢”特點,有著同樣堅韌、頑強不屈的精神。但他卻并不是硬漢形象的繼續(xù),而是發(fā)展和升華。這一形象,突出表現(xiàn)了人最可貴的品格。傳遞給讀者的精神力量不再是早期的陰郁和頹喪,而是信心與鼓舞。
11、老人與海的寓意與象征:
自然場景是一個充滿暴力、不可理喻的世界。神秘無常的大海和兇猛殘暴的鯊魚是邪惡與暴虐的外部世界的表現(xiàn)形式。老人孤零零地在與世隔絕的大海上,與鯊魚進行斗爭。老人是現(xiàn)代社會人類抽象象征,他的失敗是人類命運的象征。鯊魚的圍攻,則寓含著作家對當代西方社會的理解。―――人類發(fā)展現(xiàn)階段充滿種種暴力與苦難,人生活在兇險中。老人在斗爭中失敗,卻沒有屈服。作者以這種象征表現(xiàn)出:在強大兇殘的社會力量面前,人注定要失敗,但面對死亡、厄運時無所畏懼,保持精神上的自強與自信,是人的唯一價值和出路,是人類最可貴的精神。
12、《老人與?!返幕舅枷耄罕憩F(xiàn)出的自然場景是不可理喻、充滿暴力的世界;桑提亞哥的遭遇是人類注定要失敗命運的寫照;社會暴力強大兇殘、人的命運又往何處去?桑提亞哥是一個精神上的強者,不向注定的命運屈服。通過這個形象,作者歌頌了人類勇敢和堅毅,對精神力量唱出了一曲高昂的贊歌。
13、桑提亞哥形象分析:
A、體現(xiàn)出一般“硬漢子”形象共有的勇敢、頑強、永不屈服的特點。
B、硬漢性格的發(fā)展與升華。舍去了具體的社會性,超時空主體情境賦予超邁的人格力量。與自然界形成了鮮明的象征意義。
C、為“硬漢”注入了獨有的樂觀因素。永不言敗,對未來勝利的向往,是對人的精神力量的進一步肯定。
10、桑提亞哥精神的積極性與不足:
積極方面:超邁的人格力量,精神上的強者。精神上立于不敗之地,是人類不屈精神的肯定。
消極方面:沒有超越小資個人主義的英雄主義局限,相信美好未來,卻找不到建立在科學分析基礎上的道路。用抽象來肯定抽象的人類精神力量。使得作品仍避免不了悲觀的情調(diào)。
11、藝術成就:
首先、將富有藝術魅力的形象刻畫同抽象深遠地寓意融會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其次、成功地采用寓意象征和現(xiàn)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精煉的語句,發(fā)揮“冰山原則”將作品的深義隱藏的情節(jié)背后,留給讀者充分想象和開掘的余地。
三十一、讓保爾薩特《墻》(20世紀)(492-512)
1、薩特,法國人,存在主義代表作家。墻描寫的是二戰(zhàn)前夕的西班牙內(nèi)戰(zhàn)。
2、主要作品:
劇作:《蒼蠅》《禁閉》《死無葬身之地》《恭順的妓女》《魔鬼與上帝》《骯臟的手》
長篇:《厭惡》《自由之路》
短篇集《墻》
哲學:《存在與虛無》《辯證理性批判》《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回憶錄《詞語》
文論:《什么是文學》
評論集《境遇》
3、《墻》的取義:死亡之墻??床灰娒恢鵁o形而處處存在的墻。生死界限;堵塞人生道路之墻。即一切荒誕性、偶然性的客觀存在之墻。唯一應對的途徑是勇敢地作出抗爭性的自由選擇,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
4、主題思想:通過西班牙革命戰(zhàn)士伊比埃塔和兩名難友(湯姆和茹安),在等待槍決前一夜中所受的精神折磨,控訴了佛朗哥政權的慘無人道。譴責了白色恐怖。
5、生死問題上的基本觀點:死亡帶來的心理恐懼和生理反應是不可抗絕的。但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可以自主選擇。人有主觀意志,有精神上的自由權力??梢悦镆曀劳觥⑴c之抗爭,表現(xiàn)獨立人格。
6、思想內(nèi)容分析:
A如何看待人生世界。法西斯集團統(tǒng)治下的社會力量,強迫人們與順應服從,淹沒人的自由意志,抹煞人的自主存在。
B如何對待死亡。心理恐怖不可避免,但主觀無畏可以選擇。
C如何看待生死轉換。生不可預知,死純系偶然。
7、《墻》的局限性:伊比埃塔帶有絕對自由的觀念,告別人生時有一種悲觀厭世情緒。一切祖國、主義、友誼、愛情、正義事業(yè)都不再重要。
8、藝術特點:冷峻真實的心理描寫。作品表現(xiàn)了個面臨死亡的人,冷漠而又不安、恍惚而又清醒的心理活動,那種折磨、煎熬、孤獨、幻滅,如噩夢般的感受,細膩逼真,感染力極強。
三十二、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個長翅膀的老頭》(20世紀)(515-521)
1、哥倫比亞作家,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家。
2、代表作品:
處女作:枯枝敗葉(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贰兑患孪葟垞P的兇殺案》
短篇小說集《格蘭德大媽的葬禮》
長篇小說:《惡時辰》《族長的沒落》《霍亂時代的愛情》《百年孤獨》
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
識記:《百年孤獨》獲1967年諾貝爾文學獎,通過布恩地亞一家七代人允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jīng)歷和馬孔多小鎮(zhèn)一百多年的興衰歷史,反映拉美一百多年的社會變動。
3、魔幻現(xiàn)實主義:20世紀60年代拉美小說流派。有爆炸文學之稱。使用神奇而怪誕的人物與情節(jié)及各種超自然現(xiàn)象反映獨特現(xiàn)實。
4、基本藝術特征:
A、作者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現(xiàn)現(xiàn)實,并非把魔幻當現(xiàn)實。
B、作品大多通過離奇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存在于人類一切事物、生活和行動中的那種神秘。
突破現(xiàn)實主義方法,將豐富的想象、荒誕不經(jīng)的神話同具體生活結合起來。其次、打破傳統(tǒng)時空觀念,打破主觀世界與客觀事物界限。
5、對拉美孤獨的反映:人們對“老頭”的態(tài)度或恐懼、或敬畏、或挑逗、或冷淡。揭示了拉美人精神空虛無聊,思想觀念孤獨停滯的現(xiàn)實,暴露了宗教的荒謬與欺騙,以及人民生活在荒謬中而不覺可悲的狀態(tài)。是拉美人愚昧落后、社會封閉、生活停滯的現(xiàn)實體觀。
6、藝術成就:
首先:神話與現(xiàn)實結合,荒誕情節(jié)與生活真實細節(jié)描繪。打破神話因素與現(xiàn)實之間的界限。
其次、象征手法與寫實手法結合運用。
三十三《圣經(jīng)舊約》(522-535)
1、圣經(jīng)是基督教正式經(jīng)典,成書并確定為宗教經(jīng)典在100年左右。分舊約與新約兩部分,(舊約為上帝通過摩西與以色列人所立之約,新約為通過耶穌基督與信者所立之約)舊約用希伯萊文寫成。記載古希伯萊人的社會歷史、風俗習慣和思想感情。全書共39卷:歷史書10卷,內(nèi)容是記述希伯來人建立國家的歷史,其中包括不少故事和歌謠。先知書14卷,內(nèi)容是記述先知先覺者的號召和演說,其中包括不少預言。經(jīng)律書5卷,詩文集10卷,大多是詩歌、小說、戲劇和箴言。
2、神話集中在第一卷《創(chuàng)世紀》中。包括:宇宙起源、人類起源、挪亞方舟
雅歌為《舊約》第22卷
3、神話意義:反映了古希伯萊人對宇宙起源、人類起源以及人與自然的斗爭等問題的思考與認識。從中透出古代人力圖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進取精神。
4、神話特點:
A、明顯的宗教性質和濃厚的宗教色彩。B、情節(jié)曲折、描寫細膩、語言生動。C、形成完整的體系。內(nèi)容成系統(tǒng)。D、流傳廣、影響大
5、《創(chuàng)世紀》神話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具有明顯的宗教性質和濃厚的宗教色彩。第二,內(nèi)容成系統(tǒng),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第三,有的神話故事完整,情節(jié)曲折,描寫細膩,語言生動。如在諾亞方舟的神話中,關于諾亞方舟的構造,關于諾亞放出鴿子試探洪水是否退去的過程等等;第四,流傳廣,影響大。
6、《雅歌》思想內(nèi)容:歌唱愛情的情歌。一對青年男女互相傾訴愛幕之情。主人公是普通百姓,風格質樸、清新、有濃厚的民間文學色彩。――民歌性質的情歌從頭至尾沒有上帝出現(xiàn),沒有絲毫宗教成份。采用男女對唱結構,各段可獨立成文。
7、《雅歌》藝術特征:善用比喻,用生活中最常見、最熟悉的喻體。藝術風格上突出特點是大膽熱情、奔放。
三十四、迦梨陀娑《沙恭達羅》(4-5世紀)(537-549)(七幕劇)
1、作者是印度故古代詩人、劇作家。作品被譽為古典梵文文學的典范。芨多王朝九寶之一
2、代表作品:長篇敘事詩:《鳩摩羅出世》《羅怙世系》長篇抒情詩:《云使》劇本《沙恭達羅》、《優(yōu)哩婆濕》
3、第四幕在全劇中的地位:全劇最精采的一幕。表現(xiàn)主人公與凈修林里人和物的親密關系最充分的一幕,也是竟境與語言最優(yōu)美的一幕。(主人公,沙恭達羅、豆扇陀)
4、思想內(nèi)容:沙恭達羅的性格特點是溫柔質樸、熱情勇敢。與義父干婆和兩個女友感情最深,分手時雙方都異常痛苦。對凈修林中的一草一木鳥獸懷有依依惜別的深情。形成一幅人與自然全一的動人圖畫,與自然交融、休戚與共。充滿了浪漫主義色調(diào),感人至深,充分展示其溫柔質樸的性格。
5、第四幕藝術特征:濃郁的抒情色彩,將大仙詛咒作為次要沖突,將離凈修林的難舍難分的矛盾心理放在主要《沙恭達羅》印度迦梨陀裟詩人、劇作家 .
6、《沙恭達羅》第四幕是怎樣描寫沙恭達羅形象的?
在這個劇本中沙恭達羅被描繪成一個近乎完美的藝術形象。她的美不僅表現(xiàn)在外貌上,更主要地表現(xiàn)在內(nèi)心上,在精神上,在性格上。概括起來說,她的性格特點是溫柔而質樸,熱情而勇敢;而在第四幕中著重表現(xiàn)的是她溫柔而質樸的方面,即從她和凈修林的親密關系來展示她的溫柔與質樸。沙恭達羅非常思念豆扇陀,希望盡快見到他,可是要別離長期居住的凈修林,心里又十分難過,她愛那里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大量浪漫主義手段的運用。
三十五課 山上憶良《貧窮問答歌》(7-8世紀)(551-552)(屬于長歌)
1、山上憶良是日本中古詩人,《萬葉集》詩人。至今保存有長歌11首、短歌60首,旋頭歌1首、漢詩2首。以“社會詩人”著稱。
2、《萬葉集》是日本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和歌總集(8世紀編成,共20卷,收錄4500多首和歌)
3、和歌是日本民族詩體,分短歌、長歌、旋頭歌、佛足石歌四類。
4、山上憶良為什么被稱為“社會詩人”:作品富有思想性與社會性,受儒家思想影響,不滿現(xiàn)實,同情廣大貧苦人民。沒有寫過歌頌自然或戀愛的詩歌,基本上主題都是老、貧、病、死之苦的主題。
5、思想內(nèi)容:通過兩個窮人在風雨之夜的互相問答,訴說他們饑寒交迫的可憐處境,衰嘆充滿憂患的人生之苦。長歌系貧苦文士所言,尚有糟湯酒和黑鹽粒充饑御寒,短歌中窮困的農(nóng)民更加難以維持,反映了下層社會人民的生活情景。
6、藝術特征:
結構上:分貧問、窮答、反歌。問答形式系創(chuàng)新,使詩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充實,方式更加活潑,給讀者留下印旬也更加持久。短歌的作用是概括大意,補充正文未盡之意。
語言上:自由使用漢語、日常用語與土語。
7、《萬葉集》是一部什么樣的詩集?
《萬葉集》編成于8世紀,共計分為20卷,收入4500余首和歌?!昂透琛笔侨毡久褡宓脑婓w之一,采用“五七五七七”的形式。《萬葉集》中收集的和歌,就內(nèi)容而言,大體上可分為相聞、挽歌、雜歌三類。相聞是互相聞問的意思,是描寫男女相愛、長幼相親等的作品。挽歌是哀悼死者的作品。雜歌包括范圍很廣,凡是屬于上述兩類的作品都屬于此類。就形式來說,這些和歌可分為長歌、短歌、旋歌、佛足歌等四類。短歌每首31個音節(jié),分五句。長歌句數(shù)不限,可以看作是短歌的復合。
三十六、紫式部《源式物語》(10-11世紀)(554-571)
1、紫式部,日本中古女作家,物語文學的代表人物(日本獨特的文體,介于小說與故事之間,形成于平安時期,本文屬虛構物語)。
2、代表作品:《紫式部集》(她的和歌集,共收入128首和歌)《紫式部日記》(她的日記,記述她1008至1010年在后宮的生活)長篇小說:《源式物語》也是物語文學,東方最早出現(xiàn)的一部長篇小說
3、長篇小說共54回,第一部分 1-41,光源式的故事。42-54薰的故事。
4、《源式物語》的歷史地位:平安時期語文學的代表,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東方最早出現(xiàn)的長篇小說,世界最早出現(xiàn)的長篇小說之一。
5、思想內(nèi)容:從光源式之父寫到光源式。光源式之父對桐壺更衣之深的深切思念,字里行間充滿了悲悲切切的感情。光源式的出生、成長,寫到結婚和他對藤壺的戀情。
6、光源式形象:光源式的描寫理想化,外貌、才能方面極力贊美,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在與女性交往方面,沒有把光源式理想化,如實描寫,有所揭露,有所批評。
7、主題思想:反映日本平安時期的宮廷先生,揭示宮廷內(nèi)部的爭權奪利矛盾。展示了作者對宮廷皇室貴族人物的理想。(弘徽殿女御)
8、藝術特征:感傷、悲哀的情調(diào);詩文相間的文體(冷霜凄風夜,深宮淚滿襟。遙憐荒渚上,太草太孤零)
三十七、薩迪《薔薇園》第一卷(13世紀)(572-577)
1、作者薩迪,伊朗哲理詩人。
2、代表作:《果園》(全部詩體,160個故事,分10章)
《薔薇園》(八卷 前七卷171個事故和若干詩,后一卷為106條格言記帝王言行、僧侶言行 知足常樂 寡言、青春與愛情、教育的功效、老年昏愚,交往之道
3、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作者自己的帝王觀:
A、否定暴君。自私、高傲、貪婪、好戰(zhàn)、喜怒無常的帝王最終必將覆滅。
B、不否定王權。帝王與人民應該是保護與被保護的關系,而不是壓迫與被壓迫。
C、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帝王身上。
D、以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作為評判帝王的尺度。
4、藝術特征:
A、別致的文體,亦韻亦散。散文描述、詩歌總結概括。
B、絕妙的諷刺。
C、深入淺出的文風。語言樸實自然。但簡練深刻
三十八、《一千零一夜》(578-591)
1、又名天方夜譚,8-16世紀(中古)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懊耖g文學一座最壯麗的紀念碑”。收入200多個故事。來源為:伊朗與印度的故事、巴格達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開羅為中心的埃及文學。所有故事套在第一個故事《國王山魯亞爾及其兄弟的故事》里。
2、產(chǎn)生時間,最早8世紀,最晚16世紀
3、名篇:贊美勞動者智慧與勇氣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
反映社會矛盾的《漁翁的故事》《駝背的故事》
勞動者對幸福生活與愛情的憧憬的《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描寫商人與航海家的活動的《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
4、藝術特點:結構:故事套故事
語言:阿拉伯語
文體:散文與詩歌配合
形式:長短故事交錯
描寫:瑰麗的想象與精細的寫實交織
5、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文選第二與第四次
6、人物分析:出海的目的是賺錢、增長見識,滿足強烈的求知與探險欲望。但在航海生活中的行為表現(xiàn)出利已主義的思想。不安于現(xiàn)狀,不滿足安逸生活。堅強意志,豐富經(jīng)驗、聰明的頭腦。雖然作品對主人公全盤肯定。對辛伯達的評價應一分為二。對其自私自利、貪圖享樂的作風,應否定。勇往直前、敢于探險的精神,應該贊賞。
1、辛伯達是怎樣一個人物形象?我們應當如何評價他?
1、辛伯達是中古阿拉伯航海商人的代表,他的性格特點是不愿坐享其成,希望通過海外貿(mào)易,既增加財富又增廣見聞。他先后七次遠航,屢次遭險,依然樂此不疲,體現(xiàn)了中古阿拉伯面向世界、開拓進取的民族性格。2、在航海過程中,辛伯達表現(xiàn)出堅強老練和聰明機智的性格特征。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總是振作精神,懷抱希望,相信總會有辦法解決,決不坐以待斃。3、在本文中,對于辛伯達的所作所為是全盤肯定的,但是在我們看來,對于辛伯達這個人物應當采取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對于他損人利己、貪圖享樂的作風,應持否定態(tài)度;對于他勇往直前、敢于探險的精神,則應予以贊賞。
7、海外見聞描寫的藝術特色:
A、對海外奇風異俗的描寫。
B、對海外動植物的夸張描寫。
通過想象加以喧染,采用夸張的手法夸大。
三十九、泰戈爾《兩畝地》、《吉檀迦利》(1912年)(二十世紀)(593-597)
1、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是印度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2、代表作:詩集《吉檀迦利》(收詩103首)《飛鳥集》;長篇小說:《沉船》《戈拉》;中篇小說《四個人》;短篇小說《喀布爾人》;劇本《郵局》
3、《兩畝地》的思想內(nèi)容:反映當時印度的現(xiàn)實,觸及社會根本矛盾。寫出失去土地農(nóng)民的哀傷與痛苦,也寫出了走投無路的憤懣和不平。同時表現(xiàn)了詩人也對為非作歹的地主的憎恨和對無所依靠農(nóng)民的同情。
4、《兩畝地》的藝術特色:
A)布局巧妙(細膩描寫正面沖突,流浪過程一筆帶過,開頭開門見山,結句警醒凝煉)
B)抒情意味很濃,感染力很強。
5、《吉檀迦利》思想內(nèi)容:由孟加拉文譯成英文?!凹村壤绷x為“奉獻”。詩集是獻給詩人心目中的神靈的。表現(xiàn)的是詩人對與與神合一,感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的追求和感受
A、表現(xiàn)詩人日夜盼望與神相會,與神結合,達到合二為一理想的急迫心情。
B、在謳歌虛無飄渺的理想境界之時,并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C、詩人心目中的神并不遠離人世,高高在上。而存在于現(xiàn)實和塵世之中,甚至在最貧賤最失所的人群之間。
D、詩人主張現(xiàn)實生活,在現(xiàn)實中與神站在一起,反對脫離現(xiàn)實尋求超脫。
6、藝術特征: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其自由馳騁,化為具體的形象。
四十、紀伯倫《先知》(600-602)
1、黎巴嫩詩人和作家,,在紐約創(chuàng)建“旅美派”,其宗旨是團結阿拉伯僑居國處的作家,革新阿拉伯文學。
前期創(chuàng)作以小說為主,后期以散文為主阿拉伯文寫的淚與笑,暴風集,英語寫的先知,沙與沫,人子耶穌等。熔阿拉伯文化和歐美文化于一爐的藝術家。作品思想深刻,語言凝練,文筆優(yōu)美,具有絢麗的色彩美和音樂美。
《先知》這部散文詩集以智者答聽眾問的形式,論述了關于愛、婚姻、孩子、飲食等26個問題,即“關于生和死中間的一切”。
2、紀伯倫的散文詩在藝術上有特點?
1、思想深邃,見解新穎,富于哲理性和啟發(fā)性,能夠發(fā)人深省,令人耳目一新;2、比喻恰當,形象生動,使人讀來饒有興趣,并無枯燥乏味之感。
四十一、普列姆-昌德《可番布》(604-612)
1、印度作家,初期用鳥爾都文寫作,后用印地文,第一部長篇小說《救濟院》,長篇小說:描寫地主和農(nóng)民關系的《仁愛道院》、描寫婦女的悲慘命運的《妮摩拉》、描寫城市小資產(chǎn)者的生活的《貪污》、描寫分期農(nóng)民的苦難和不幸的《戈丹》(最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一生共寫了15部中長篇小說,300篇短篇小說,還有若干電影劇本,獐文學作品,論文和譯文等。是印地語和鳥爾都語現(xiàn)代小說的奠基者,是第一位反映貧苦人民生活,翔勞動人民命運的作家。
2、吉蘇和馬托夫父子形象:
制度摧殘了他們的身心,變成了畸形兒,深感永無出頭之日,便破罐破摔,好吃懶做,得過且過,麻木不仁,失去了人性。
四十二、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614-634)
1、日本小說家,與橫光利創(chuàng)辦同人雜志《文藝時代》,發(fā)起“新感覺派”文學運動,將西方現(xiàn)代派創(chuàng)作方法引入日本,強調(diào)主觀感覺,熱心追求新穎形式,立場革新日本文學。
作品:16歲的日記,伊豆的舞女,雪國,千羽鶴,名人,古都。
2、文中寫一對男女主人公在伊豆半島邂逅相適的故事,謳歌了他們純真的、美好的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青春和生活的熱愛。
2、這篇小說的男主人公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
他是一個比較單純的青年學生,心地善良,尚未受到多少世俗社會的壞影響。1、這突出表現(xiàn)在他對于巡回藝人沒有輕視只有好感上。2、他對舞女的感情也是純潔的。他固然欣賞舞女的如花美貌,不過其中不含什么肉欲的要求和占有的野心。3、他對舞女感情的深化,既與舞女對他的親切態(tài)度和天真表現(xiàn)有關,也與他對舞女純潔心靈的了解和不幸處境的同情有關。
3、女方形象:天真無邪的少女,在于她與男主人公相處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他們兩人感情的性質是朦朧、含糊不清的,既像是愛情又不大像愛情,雙方追求的僅僅限于了解、同情和好感,而不是更多的東西。
4、小說藝術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文章風格三個方面。
評論列表
服務特別好,而且給人的感觸也挺深的,真的可以的
可以幫助復合嗎?
可以幫助復合嗎?
可以幫助復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