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男孩小張平時性格開朗,學習成績也不錯,在同學眼中是一個優(yōu)秀學生,在父母眼中也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不知怎么回事,從一年前開始,他的性格慢慢變了,變得少言寡語,不愿意和別人交流。起初,父母沒有在意,以為只是學習壓力大的緣故。突然有一天,他向父母提出,不想上學了,把父母嚇了一大跳。
帶著種種疑問,父母帶著他來到市七醫(yī)院看心理咨詢門診。在門診中,交流了大約半個小時,小張終于說出了深藏在心中長達三年的痛苦――
三年前的一天,他和幾個同學(男女同學皆有)一起聊天,聊著聊著,突然感覺自己心跳很快,吐字都變得困難。生怕被同學發(fā)現(xiàn),小張趕緊低下頭,裝作整理自己的衣服,讓人慶幸的是,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一下子散開,沒人留意到他的尷尬。
但從此以后,他開始害怕和同學交流,尤其是男女同學都在場時,會感到特別緊張,說話不自然,心慌、臉紅、出汗。盡管如此,如果單獨和男同學、少數(shù)女同學,或是與老師交流時,他還是基本自然的,不會太緊張,學習也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直到一年前,他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一位女同學,和這位女同學交流時,他就感到特別緊張,慢慢地,他和同學交流緊張的問題變得越發(fā)嚴重,坐在教室里也會感到緊張,沒法靜下心來學習,上課也聽不進去,感覺實在在學校待不下去了,才提出休學。
根據(jù)小張的病情,我診斷他為“社交恐懼癥”,考慮到他目前的癥狀已經(jīng)導致無法正常上學,我建議他住院治療。住院后,小張一方面服用抗焦慮藥物,減輕與他人交流時的緊張情緒和身體的不適癥狀,同時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漸漸地,他在與人交流中變得越來越放松,對自己也越來越肯定,1個月后,他重新回到了課堂,并參加了高考,順利考上自己比較滿意的大學。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基本特征是一種對社交情境強烈的恐懼或焦慮,當接觸社交情境時,個體害怕自己將被給予負面評價,也害怕自己會表現(xiàn)出臉紅、發(fā)抖、流汗、結巴而被他人給予負面評價。由于對社交情景的害怕、焦慮和回避,往往會明顯干擾個體正常的日?;顒?、工作或?qū)W習、人際交往。關于社交焦慮,2013年,我曾在杭州三所大學做過調(diào)查,總共1534人參與調(diào)查,結果顯示,無焦慮者占56.3%,輕度社交焦慮者占28.7%,需要加以關注或就醫(yī)的中重度社交焦慮者占15%。由此可見,社交焦慮在我們社會中并不少見。如果感覺到自己的社交焦慮已經(jīng)影響到正常生活,一定要及早就醫(yī)。
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評論列表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老師,可以咨詢下嗎?
發(fā)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么辦呢?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