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婚姻
我們都知道,民國有很多大師,也有很多風流韻事。五四運動后的國家,很多進步觀念慢慢深入人心,而舊的習俗尚未褪去;像很多這個時代的人一樣,大師們對待愛情和婚姻的態(tài)度,正處在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
于是,在民國這個大舞臺上,我們既可以看見三妻四妾的滿清遺老遺少;也可以看見左右逢源的多情浪子;
既可以看到為自由千方百計出走的娜拉,也可以看到遵守三從四德的賢良妻室;
既可以看到暗通款曲的正人君子,也可以看到說一不二的軍閥權貴......
有人利用封建習俗為自己的心猿意馬做陪;有人苦于掙脫婚姻而不得。
在民國,身為一個正室,很多人雖不是自由戀愛,好歹也是明媒正娶。但在舊式婚姻的陰霾下,很多男人毅然決然離開妻子,去尋找那一個和他一起賞花賞月,從詩詞歌賦談到馬克思哲學的女學生。
學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偏偏是學生呢?
她們經受過新式教育,可以和大師成為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她們懂得愛情和自由的可貴,因此想必格外體諒大師身在婚姻枷鎖中的苦悶;
她們善良而機敏,深孚眾望,而且她們往往崇拜大師,并且愿意鞍前馬后,不計代價地為大師效勞,
這一點又頗像舊社會對女子的要求。
她們的愛意往往象征著一生一世一雙人,面對成為小三的痛苦,他們堅守著 愛情中,沒有對錯的原則。
他們往往想著,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
而身為一個自立自強的女性,婚后的他們愿意為了丈夫的杰出事業(yè)東奔西走,因為她們知道,丈夫的成就需要他們的扶持,盡管很多時候,犧牲的她們自己的事業(yè)。
這樣做值不值得呢?
或許跟大師比起來,他們尚處萌芽階段的理想確實微不足道。
但是從個人的角度講,從進步女性退回到那一畝三分地的局促之中,從衣食無憂到負責一家人的起居衣食,她們的犧牲不小,而他們,幫助成就了那些男人的偉岸光明。
自然,公私分明,不應該因為一個人的私德而否定他的成就,否則,西方歷史上的諸多偉人,細看之下,都是渣男無疑了。
當你愛上一個大師的時候,你會面臨什么考驗?
穩(wěn)如泰山的正室,順從的丈夫
胡適的妻子江冬秀是舊式婚姻的產物,但是她沒有一般鄉(xiāng)下女性的溫順賢淑,相反,她潑辣蠻橫地守護自己的婚姻,當然,守衛(wèi)婚姻,這樣的蠻橫是必須的;
畢竟看看那個丈夫,意志實在太不堅定,不能守衛(wèi)就只能等待別人分享了。
于是,當一段眾人看好的婚外情傳上門來的時候,她帶上兒子,拿上剪子,鬧到了胡適面前,說要先殺了孩子和胡適,再自殺,搞得胡適一下子沒了底氣。
一邊是溫婉賢淑的女學生,一邊是性命和家庭,我想任何男人都不會如此壯烈地選擇離婚。畢竟未來的道路還長。于是胡適乖乖地回了家,認命地跟了老婆走。
老婆本也待胡適不薄,為他生養(yǎng),持家有道,接濟鄉(xiāng)鄰,賢惠得體;
但是遇到婚姻上,必須舍得一身剮,才能把丈夫從溫柔鄉(xiāng)中揪出來。
自然,后來胡適身邊依然有眾多緋聞對象,這似乎是沒有辦法的。
而最初的那位女學生,是江冬秀的表妹,還曾是他們婚禮的伴娘,也消失在歷史中了。
成為正室,辛勤持家
我理解現(xiàn)在很多女性不愿意回歸家庭的原因,畢竟家里的一畝三分地,各種明里暗里的摩擦嫌隙,實在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夠調和。
而勞累的丈夫指望你溫順得體,同住的長輩希望他們事事如意,孩子還指望你補習教育。
魯迅的妻子,許廣平當年也是一個進步女學生,而她用自己的一生,支撐了丈夫的基業(yè)。
她會熬夜為魯迅抄寫上萬字的手稿;她還需買菜下廚,滿足各式各樣來往客人的口味;夜深還要打毛線,為魯迅做毛衣毛褲,第二天還要早起繼續(xù)忙家務。而他們的孩子,周海嬰,也幾乎是她一手照料。
而她自己的生活,和我們廣大的家庭主婦一樣,友人回憶說:
她所穿的衣裳都是舊的,次數(shù)洗得太多,紐扣都洗脫了……買東西永遠到便宜的店鋪買,再不然,到減價的地方去買,省下的錢都印了書和畫。
不過,她傾盡一生支持的人,對后世的影響深遠,他需要這樣一個賢內助遠勝于一個進步女學生,進入婚姻,角色難免產生變化,這也是兩人心知肚明的。
任何涉及個人的事情,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外人又能夠說什么呢?
尾聲
女學生和大師的路并不好走,其實,歸根到底,是婚姻這一條路本就不好走。
循規(guī)蹈矩的日本文化下的日本青年,覺得婚姻意味著過重的責任,日本生育率也一路走低。
如果人生少了一些束縛,想必自在的同時,也得更加習慣孤獨吧!
大家對大師的戀愛怎么看,歡迎分享。
評論列表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