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愛中反復折磨的兩個人
小蝶很沮喪地和我說:“老師,我又一次分手失敗了?!?/p>
我問她:“這一次選擇繼續(xù)和對方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蝶說:“看不得他這么可憐吧,也覺得他為我做了很多,我也有點想象不到失去他之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p>
我說:“既然你覺得他為了你做了這么多,為什么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他提分手呢?”
小蝶沉默了一下說:“不知道,我也搞不清楚我自己?!?/p>
小蝶和她男朋友在一起兩年多了,但是期間分分合合了十幾次。
按理來說,一般情侶分手個四五次左右,彼此有一方就會厭倦,徹底離開,但是他們沒有。
據小蝶自己描述,是她男朋友舍不得她,離不開她。
她男朋友是典型的“二十四孝男友”,對她的照顧和關懷可謂是無微不至。
她喜歡吃吃喝喝,男朋友每周都陪她去打卡各種網紅餐廳;她深夜睡不著,男朋友會陪她徹夜聊天;她想出去放松,男朋友請假帶她去旅游······
小蝶在這段關系中享受著“被愛包裹”著的感覺,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是“窒息感”。
她男朋友對她極高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投入帶來的副作用就是他男朋友的控制欲爆棚。
小蝶說,她和朋友出去聚會,必須要拍照打卡報備;她穿的衣服不能太暴露;她不能和異性有太多的交集······
小蝶說自己就是因為男朋友的控制欲而屢次和他提分手,每次提分手之后,她自己哭得昏天暗地,對方跑過來各種乞求,甚至為了挽回她跑去她父母家寫保證書表達對她的愛。
雙方不斷地重復著這樣的輪回,似乎永不休止。
小蝶說,她的閨蜜就曾經吐槽他們這是一起相互折磨到白頭。
02 恐懼型依戀:渴望親密卻又恐懼親密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僅僅只是如何和控制欲爆棚的男友相處或者是分手的咨詢,但是隨著咨詢的深入,我發(fā)現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小蝶對于這段關系既煎熬又享受。
可能大家會很疑惑,怎么有人會對“被控制”享受?她是不是有受虐傾向?
確實,小蝶喜歡在情緒上“虐待自己”。
她是高回避高焦慮的恐懼型。
依戀最初是指嬰兒與照顧者(主要指母親)之間存在的特殊情感關系,它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
成人的依戀是以我們早期經歷、當下感情和期望進行認知加工的結果,它具有個人的態(tài)度。
成人有四種依戀類型:
安全型(secure):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賴他人還是被人依賴都感覺心安。不會擔憂獨處和不為人接納。
這一類型的人對戀愛持開放狀態(tài),進入關系會全心全意付出和享受結束關系也能夠坦然離開。
癡迷型(preoccupied):會在戀愛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經常發(fā)現他人并不想讓關系發(fā)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親密。沒有親密關系會讓他不安,有時還擔心伴侶不會像自己看重對方一樣看重自己。
這一類型的人不是在戀愛就是在準備戀愛的路上,空窗期很短。
恐懼型(fearful):和他人發(fā)生親密接觸使他們不安。感情上他們渴望親密關系,但很難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賴他人。擔心自己和他人變得太親密會受到傷害。
這一類型的人期待戀愛,但是不敢輕易進入戀愛。
疏離型(dismissing):即使沒有親密關系也安心。對他們而言,獨立和自給自足更加重要,不喜歡依賴別人或讓別人依賴。
這一類型的人覺得戀愛這件事情無足輕重、可有可無。
小蝶在咨詢中呈現出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她的自我脆弱而又矛盾。
她雖然口口聲聲在吐槽著對方做得不好,斥責對方的控制欲,但是當我讓她試著想象一下如果失去他之后,她期待自己過什么樣的生活。
她想了很久,沒想到值得期待的,反而是覺得自己會失去很多美好。
她在親密關系中極度害怕被拋棄,她既想靠近又疏離伴侶,她想靠近抓住這份好,但是又會覺得自己沒有把握抓住這份好,于是她不斷地在堅持和放棄之間反復徘徊。
當她男朋友不在身邊時,她會非常不安,但是她男朋友在身邊時,她又會本能地厭煩排斥;
她經常會過度地自我保護,她一覺察到男朋友沒有滿足她的需求時,她總是會選擇說分手,先一步放棄感情,可以說,分手成為了她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也正是她的恐懼型依戀,導致了她在發(fā)生沖突時習慣性選擇逃避。
她對展示自己的脆弱有很強烈的羞恥感,即使是和她在一起兩年的男朋友,她也不愿意輕易地透露自己的脆弱和依賴。
所以這也導致了一個結果,她男朋友在處理他們的沖突矛盾時只能靠猜。
的結果大家自然知道,信息不透明,容錯率低,反而會導致矛盾加劇。
以至于后來她男朋友對于這段關系中的不安感越來越強,最終選擇了對她生活進行更多的干預來獲取“內心的安全感”。
這也導致了一個結果,她覺得男朋友控制欲越來越強了。
當然她的控制欲不僅僅只是她的原因,只是因為她是我來訪者,所以我更多站在她角度幫她看到她在這段煎熬關系中自己需要負的責任。
畢竟感情出問題,肯定不只是一方的過錯,雙方都需要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
03 改變依戀模式,建立愛情安全感
1、破解對親密關系的恐懼
在小蝶的咨詢中,我并沒有第一時間介入他們之間的關系,而是先讓她探索自我,破除她自己對于親密關系的恐懼。
破除恐懼的核心是了解自己為什么恐懼。
過去,她不了解為什么自己會有這么強烈的恐懼,為什么恐懼的時候會選擇逃避,她恐懼背后的核心信念有哪些?
比如她對親密關系的恐懼一般是出現在雙方出現分歧時,兩個人的觀念的爭執(zhí)以及不妥協會讓她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自己是無力的,于是她選擇逃避,不去面對自我無力的事實。
她說分手,并不是真的想要離開對方,而只是一種關系中的策略。
她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醒對方,我很不滿了,我很憤怒了,我需要你尊重我,我希望你滿足我的需求。
當她學會這樣的解讀之后,她才發(fā)現,原來模糊的“愛不愛我”、“分不分手”并不能讓她真正地得到自我滿足。
她對親密關系恐懼背后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可愛”、“我是無力的”,她不相信有人愿意全心全意地愛自己,她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好好愛一個人。
當然這些都是我在咨詢中陪伴她尋找的,我更期待她能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及時解決。
所以我建議她在平時保持對自身的情緒進行覺察,方式非常簡單,每天在自己手機備忘錄上記錄何時何地發(fā)生了何事,這件事情給我?guī)砹撕畏N情緒,這情緒是因何種想法而產生的。
就是這種簡單樸實的方法,她從“恐懼”中逐漸“清醒”。
2、培育自身在關系中的安全感
當小蝶能清晰地感知自己的恐懼,接納恐懼時,我建議她開始轉向關系中的安全感培育,這需要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自己的信任感,給予對方在關系中的安全感。
1)相信對方接得住自己的脆弱
小蝶在過去的關系中缺乏對對方的信任,所以她習慣性的將自己的脆弱、不滿等情緒埋藏在心底,等著對方偶然發(fā)現。
如果對方發(fā)現不了,她就會選擇用沉默、抗拒、回避來表達自己。
并且她的不滿是具有延遲性的,可能兩天前發(fā)生的事情,她經過兩天的醞釀才表達出來,這也讓她男朋友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
這種惡性循環(huán)反復佐證著對方時不了解自己、不值得信任,自己的脆弱不值得被看見的。
于是我建議小蝶即時地表達自己需求,讓對方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省去他們相互猜來猜去的環(huán)節(jié)。
而這種表達需要注意的是“對事不對人、當下事情當下講。”
我再三和小蝶強調,表達的時候僅僅描述事件本身給你帶給自己的想法感受,但是不要去評價對方行為好壞,并且這件事情這次聊了就終止,千萬別翻舊賬。
結果還不錯,小蝶發(fā)現自己直觀表達脆弱的時候,男朋友還是能夠接得住,也給到她期待的回應,他們相互之間的信任也加強了。
2)共情理解他人需求,學會合理滿足他人需求
關系是相互,兩個人都感覺到被愛,才能夠堅定而持久。
所以我也建議小蝶學會“付出”,對對方進行一定的照顧,讓對方也能享受這段關系帶給他的安全感。
比如時常去覺察對方的情緒有哪些,在對方快樂時陪伴對方快樂,在對方悲傷的時候給予對方支持。
畢竟中的分享會讓快樂加倍,悲傷減半。
我也建議小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試著去搜集對方經常聊的話題有哪些,對方抗拒的事情有哪些。
這些話題背后隱藏的就是對方在中的需求,當她能夠在不經意之間滿足時,他們雙方的感情質量會變得更高。
就是在這一步的成長中,小蝶的男友漸漸地愿意為一個“懂自己、愛自己”的女人減少自身的控制欲,也更加愿意以及準確地滿足小蝶的需求了。
前陣子我接到小蝶的消息,說他們雙方訂婚了,計劃來年五月份舉辦婚禮。
也是因為這個契機,我把他們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不為別的,只是希望大家能夠在感情中看到真實的自己,并堅持不懈地努力。
祝有愛者有愛,無愛者自由!
如果覺得還不錯,給我點贊+收藏+轉發(fā),你的喜歡是我努力創(chuàng)作的動力?。?!
這里是H先生的心理小屋,關注我,了解更多親子教育、個人成長等泛心理學知識。
讓你成長變輕松哦~
評論列表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發(fā)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么辦呢?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