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二選一:讓炒作的歸炒作,讓商業(yè)的歸商業(yè),如此可好?

情感導師 6309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科技自媒體 / 我是土妖

一年一度的雙11又要來臨了。如今的雙11已然從阿里巴巴一個公司的年終大促,變成了整個電商行業(yè),乃至整個中國社會在歲末年初的一個購物狂歡節(jié)。

即使跟美國黑色星期五這一全世界有名的購物節(jié)相比,雙11也早已實現(xiàn)了后來居上。以去年為例,研究公司Adobe Analytics的數(shù)據(jù)顯示,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當天(2018年11月23日)的在線銷售額為62.2億美元,這一數(shù)據(jù)跟天貓雙11的2135億人民幣,可謂有著相當大的差距。更遑論,如今的雙11除了天貓之外,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其他玩家,也都參與進來了。

對于雙11,如果說還有什么遺憾的話,那就是每每到了雙11之前,總有各種“二選一”的聲音被主動、被動的傳出來,從而引發(fā)年復一年的大討論。這一討論有什么價值呢?或許“吸引眼球”就是最大的“價值”,因為除此之外,“二選一”這一偽命題根本就不值得討論。

雙11二選一:讓炒作的歸炒作,讓商業(yè)的歸商業(yè),如此可好?

二選一是偽命題,同一時空下機會成本永遠存在

說到“二選一”,很多人都會滔滔不絕,說出自己的觀點與論據(jù)。殊不知,從邏輯學來說,“二選一”這樣的提法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何為偽命題?偽命題一般情況下是指不真實的、無真假可言的命題。所謂不真實,主要是指不符合客觀事實、一般事理和科學道理。

為什么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會說,“二選一”是偽命題呢?對著它的定義和特點,筆者覺得理由有三:

首先,是不符合客觀事實。這種“不符合”,主要表現(xiàn)在到目前為止,我們鮮有聽說哪一個品牌商、渠道商有出來指名道姓地說,哪哪平臺“二選一”了。即使有極個別這樣的說辭,也往往是因為其它的糾紛而借助“二選一”的由頭吸引媒體的關注而已。

要知道,現(xiàn)在每年有十幾萬、數(shù)十萬的品牌參與雙11的年終大促活動,在十幾幾十萬的品牌中,出現(xiàn)極個別帶有某種目的的言論,再正常不過了。

其次,是不符合一般事理。一般事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行業(yè)通識。這里不妨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現(xiàn)在很多品牌都會選擇一些明星做代言人,而基本上代言人在一個品類只能代言某一個公司的品牌,代言人肯定不會說“你為什么二選一,讓我代言了可口可樂就不讓我代言百事可樂,讓我代言耐克就不讓我代言阿里達斯”。

再比如,在很多代理服務比如品牌營銷代理服務上也是,一般都是為行業(yè)里的這個公司服務,就基本上不會也不能再為行業(yè)里的其它公司再做類似的服務。也沒見那個營銷機構說,“甲方你憑什么‘二選一’、‘N選一’?”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般事理。

再次,是不符合科學道理。在電商領域,有很多品牌商,也有很多的平臺方,這些品牌商和平臺方如何多對多的選擇連接,靠的是“科學道理”,而非輿論綁架。所謂科學道理,就電商領域而言,就是多對多的每一方,如何科學選擇自己搭配方的問題,或者說如何找到最合適搭配方的問題。

絕大部分情況下,不是平臺方讓品牌商怎么選擇、怎么“二選一”,而是品牌商自身如何側重的問題。舉個很簡單的道理,假設市場上現(xiàn)在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電商平臺,不妨就叫“天?!薄ⅰ熬┪鳌?、“拼少少”,那如果品牌商不選擇這些平臺,而選擇天貓、京東、拼多多的話,這些平臺能說品牌商為什么要“二選一”,為什么不一視同仁,在每個平臺都去賣貨嗎?

講到這,如果還有人不明白為什么“二選一”是一個偽命題的話,不妨先去理解一下什么是“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實際上不光是企業(yè),我們每一個人,甚至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面臨機會成本。你不能說同一時間、同一資源、同一付出等,你既想獲得A商品,又想獲得B商品,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是生活在單一時空之下,不存平行時空。

給強者扣二選一的帽子,背后的幾種可能

既然如前所述,“二選一”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偽命題,為什么每每到雙11即將來臨的時候,有關它的討論就會甚囂塵上呢?這實際上,可以從心理學、傳播學和電商行業(yè)本身三個角度去分析。

先從心理學方面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鼓吹“二選一”這一偽命題,能夠讓鼓吹者,從自我設想的情境中,釋放其膨脹的“同情心”,從而讓他們能夠在這種“釋放”的過程中,獲得身份、地位以及道德上的優(yōu)越感。另外,還能夠在心理投射上,對自身日常行為進行“糾偏”,通過“自演”的方式,樹立“自我正義”的形象,一定程度上達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

再從傳播學方面分析。從傳播學的角度去看,有關“二選一”的討論無疑是一種“紛爭”,而但凡涉及到紛爭,就迎合了國人“圍觀不怕熱鬧大”的特點,站在媒體、自媒體的視角,報道事實重要,迎合受眾的情緒,也同樣重要。此外,如果把“二選一”的帽子強行扣給強者,甚至變成同情弱者、自我正義的“政治正確”時,就會形成“破窗效應”,到這個時候,事實和邏輯就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風氣”。

最后從電商行業(yè)本身去分析。相比于前兩點,這一點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本質意義的。阿里巴巴的王帥前些天明確表示,“(二選一)這個話題炒作的已經讓人生厭。我們實在不愿意再被動的配合某些企業(yè)的炒作了?!?/p>

從王帥的言論中不難看出他的無奈。但是即使如此,在筆者看來,“二選一”仍舊“不可避免”。且不說這種“不可避免”是不是客觀存在,即使不存在,輿論也會“讓它存在”。因為“二選一”存在背后的好處多多。

其一,是可以通過“二選一”,讓雙11及早進入大家的視野范圍之內,盡早的引起大家的關注,而很多時候,注意力就是形成購買力的第一步。

其二,“二選一”具有捆綁效應。就雙11而言,從規(guī)模體量、品牌口碑、技術資源、運營經驗、積累沉淀等各方面來看,其他玩家跟天貓相比,都有著巨大的差距,而“二選一”無疑是把自己和天貓進行捆綁,從而“分食”雙11品牌資產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其三,雙11最重要的是“11月11日”那一天,而在那天短短24小時之內要爭取用戶的選擇和購買力,在創(chuàng)新無力的情況下,炒作無疑就成為了一條捷徑。

當然,同情弱者并沒有錯,相反這是很好的一種品質。但前提是,不能因為同情弱者而有意無意的對正當?shù)纳虡I(yè)行為進行異化、污名化,這不僅不是正當競爭,也丟失了同情的初衷。而且,同情弱者并不是偏袒弱者,最高的同情心、同理心,是盡可能的推動機會均等。無原則的偏袒,與其說是在同情、幫助弱者,很大程度上,卻是在傷害弱者,阻止了弱者通過自我創(chuàng)新和變革,從而不斷變強的動力。

先理解帕累托最優(yōu),然后再理解“良幣驅逐劣幣”

針對“二選一”,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此前“三點論”中的第三點說的是,“二選一本來就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也是良幣驅逐劣幣。平臺為組織大促活動必須投入大量資源和成本,也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商家品牌在貨品、價格等方面具有對等力度,以充分保障消費者利益。平臺不是土豪,成本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大促活動的各項資源天然稀缺,只能向最有誠意最積極參與大促活動的品牌商家傾斜。這是最樸素的商業(yè)規(guī)則。”

實際上,這是王帥在解讀廣泛意義上,商業(yè)行為里“選擇”為什么是必要的,為什么是合理的問題。就像生物進化是自然的選擇一樣,企業(yè)“尋找最優(yōu)”的選擇,也是最樸素的商業(yè)規(guī)則。

這話從正常的角度去看,顯然是沒有毛病的。但是中國漢字向來“博大精深”,如果“有心”的話,自然能夠“從雞蛋中挑出骨頭”來。比如,就有極少數(shù)的觀點認為,這是王帥乃至阿里巴巴承認有過“二選一”的行為,這是典型的把“觀點”等同于“行為”的做法。而且但凡有點中文常識的人都知道,王帥這句話里的“二選一”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手法,指的是“選擇”、“選擇權”的意思,而不是被肆意延展的“平臺要求品牌商二選一”這種意思。

王帥說,“平臺為組織大促活動必須投入大量資源和成本,也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商家品牌在貨品、價格等方面具有對等力度,以充分保障消費者利益?!边@句話其實講得非常清楚,就共同的雙11促銷這一目的來看,無論是平臺還是商家,都是一個雙方共同付出、雙方共同收獲的過程,付出和收獲對等,這顯然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這就好比農民勞作,你不能說開荒、種樹、澆水、施肥、拔草、除蟲等等你都不參加,完了秋天收獲果實了,你也想去摘果實去。這世界上沒有這么好的事情,天上也從來都不會掉餡餅。

實際上,無論是電商領域在雙11這種特定場景和情境下,平臺和商家的“雙向選擇”;還是在更廣闊的商業(yè)世界里,天天都在發(fā)生的企業(yè)和企業(yè)之間的各種合作,從企業(yè)自身的角度去看,每一次選擇與合作,其實都是在向經濟學上所稱的“帕累托最優(yōu)”(ParetoOptimality)前進。

帕累托最優(yōu),也稱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是公平與效率的“理想王國”。帕累托最優(yōu)就是要在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的基礎上,充分優(yōu)化資源配置,從而爭取實現(xiàn)以最小的成本創(chuàng)造最大的價值和效率。

就雙11而言,無論是商家對平臺的選擇,還是平臺對商家的資源配比,都是雙方在雙11這個項目中,尋找帕累托最優(yōu)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商家對平臺的選擇是“良幣驅逐劣幣”,平臺對商家的選擇也是“良幣驅逐劣幣”。在當下充分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中,所謂“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已經很難再現(xiàn)。

寫在最后:

電影為什么往往要以悲劇結尾?因為悲劇往往更能激發(fā)起觀眾的憤怒、不甘、討論、回憶、以及改變結局的愿望。電影作為藝術中的一種,做這樣的取舍無可厚非。

但是商業(yè)不是藝術,如果只是為了引發(fā)用戶、受眾的關注、討論、同情等,而有意無意地制造或者推動一些悲情的輿論,就不夠明智了。因為歷史告訴我們,贏得商業(yè)競爭的,從來都不是輿論,而是創(chuàng)新。

對于即將到來的雙11,不妨每一個相關方都更加單純、純粹一些,讓炒作的歸炒作,讓商業(yè)的歸商業(yè),如此可好?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8-25 08:08:45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

頭像
2024-05-03 07:05:33

發(fā)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么辦呢?

頭像
2024-04-14 08:04:14

求助

頭像
2024-01-08 04:01:46

可以幫助復合嗎?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