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爸爸去哪兒楊爍對兒子楊雨辰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大家的爭論,很多人覺得他對孩子太嚴格,他這種軍訓式的教育方式,根本不是愛,而是對兒子的控制,是一種最低效的教育方式。雖然楊雨辰是一個十足的小暖男,但是在面對爸爸的時候,就會顯得特別緊張,小心翼翼,表現(xiàn)的非常不自然。
剛下車,因為楊雨辰?jīng)]有和自己走在一個方向,楊爍馬上就吼兒子,“你看我是從哪里走的,重新回去走一遍!”楊雨辰穿著雨靴走路有點內八,楊爍馬上訓斥到:“不會走是吧?回去重新走!”楊雨辰馬上乖乖地重新走一遍。
之后楊爍在采訪的時候非常理直氣壯地說這樣是想讓孩子體驗一下這種困難。但是在我看來,這種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也不聽孩子的想法的教育方式,根本就不是愛,而是他以愛之名實則用控制來體現(xiàn)自己的權威,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感。
楊爍對兒子開啟軍訓式管理
正如紀伯倫說,“孩子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p>
忽視孩子情感和思想,以愛之名讓孩子無條件的服從根本不能真正的愛孩子,也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孩子的順從都是展示的假象,那是孩子力量沒有達到與大人抗衡之前的生存法則,一旦孩子有能力有力量了,也許會溫暖純良,但也可能會迷失自己,叛逆反抗。
所有不正視孩子感受的自以為是的控制都不是愛,那是最低效的教育,家長請學會正視孩子的情感,正確合理地引導,才能讓孩子身心都健康地成長。
以愛之名實施控制孩子的父母,“名正言順”地得到了價值感和安全感。但是,孩子有獨立的思想,控制孩子的真實情感抒發(fā)和選擇,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會導致孩子無法接受自己的真實情緒和感受,產生各種負面或者極端的情緒和行為,影響親子關系。
一、內化的父母評判標準和內心真實情感會產生沖突
精神科副主任醫(yī)師曾奇峰說:“在早年跟父母的關系中,父母內化成我們的一部分,形成內在客體:一種是內在幫助者,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他在后面幫助我、支持我、贊美我。但不幸的是,有好多人在與父母打交道的過程中,內化的是迫害者,不斷地跟他過不去,把他搞得有很多的內心沖突?!?/p>
父母長期的情感控制會讓孩子內化父母的評判標準,在內化的標準和自己的真實情感相違背的情況下,會羞于表達自己真實情感,從而產生質疑、自卑、羞愧無力、不信任等情緒。不同性格的孩子在父母的控制下會產生不一樣的反應和行為。
01、 逆來順受的孩子容易習得性無助
逆來順受的孩子,會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不需要思考,只要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就能夠一帆風順地往前走。但是,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會習得性無助。長期來看,會遏制孩子個性發(fā)展,容易隨波逐流,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習得性無助源于馬丁·賽里格曼和史蒂文·梅爾所做的電擊狗的實驗,他們從實驗數(shù)據(jù)中得出:一般情況下動物都會趨利避害,躲避電擊;但如果"無法躲避外來的傷害",那么當這些傷害再次出現(xiàn)的時候它們都不會選擇躲避了,這就是典型的"習得性無助"
小七其實很有想法的一個人,但是當別人都開始事業(yè)加速的時候,她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yè)方向。
每次興致勃勃地講述自己的規(guī)劃和藍圖,最后總是加一句:“算了,我不會成功的,因為我沒有錢也沒有能力,還是先這樣吧!”
她媽媽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找什么工作,都是她決定的。她喜歡玩電動玩具,媽媽說女孩子應該玩布娃娃,就收走了電動玩具。她高一想學美術考藝校,媽媽說正兒八經(jīng)考大學才是該做了,聯(lián)系了老師直接推掉。大學畢業(yè)在家看書考公務員,一周后媽媽說你為什么還不去找工作,你考不上的,考不上找工作就來不及了,于是被逼找了一份文職工作。
現(xiàn)在,每當有一個新想法出現(xiàn)的時候,她就會找一個理由放棄,好像自己的想法本身就不該有。30歲的年紀還是非常迷茫,沒有一個堅定的意志。
02、 陽奉陰違的孩子容易防御性撒謊
孩子為了能夠和控制型父母長期相處,當孩子真實內在需求強大到可以忽視父母的控制時就會不可避免地防御性撒謊來避免懲罰,當這個狀態(tài)長期存在成為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的時候,會形成和父母觀點完全相悖的觀點和價值觀。
琦琦爸爸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平時規(guī)矩很多,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都安排的非常細,而且不容辯駁。琦琦非常怕他。但是他又特別貪玩,所以總說一些謊話來免于責罰。
現(xiàn)在琦琦已經(jīng)結婚了,前幾天還和老婆吵架呢,就是因為琦琦滿嘴謊話,雖說不是大事,但是讓平靜的婚姻產生了波瀾。琦琦習慣性地和妻子撒謊說加班,其實是找朋友出去釣魚。妻子發(fā)現(xiàn)后嘟囔了幾句說:下次要釣魚直接說就好,不用撒謊,這樣欺騙讓她很傷心。但是琦琦卻說:就這么一件小事有必要傷心嗎?撒謊這件事在琦琦看來,是非常平常而且不能被指責的事情,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03、對抗型的孩子彈簧效應,容易失控
父母越想控制越失控,最后無法挽回 雙方都受到傷害,對抗型的狀態(tài)常常出現(xiàn)在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慢慢強大,對于父母的控制有著空前的掙脫欲望。
青春期親子關系就如彈簧,壓的越重越緊,反彈力量越大,越控制,越失控,最終雙方都會受到傷害,因為你無法預測他從什么方向,以什么力度反彈。
【少年說】節(jié)目大火,其中一位小女孩叫徐嘉唯,她喊話媽媽,能不能給我一點自由。徐嘉唯的媽媽是一個非常有條理的人,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成才,為女兒列了非常詳細的暑假日程表。包括學習上的幾點到幾點上什么課、地址、老師。包括生活上幾點吃飯、睡覺、寫作業(yè)、玩游戲。還包括細節(jié)上的飯前必須洗手、飯后必須漱口、早上必須疊被子、刷完牙必須喝溫水、不能抖腿等等。
徐嘉唯請求媽媽能不能不要做這么細致的規(guī)劃了,因為她根本做不到。但是媽媽拒絕了,媽媽覺得自己所有的規(guī)劃都是經(jīng)歷過的,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女兒好。
父母的過度規(guī)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徐嘉唯這次是鼓起勇氣喊出來了,用一個溫和的可以交流的方式。但是我們不知道被拒絕后的徐嘉唯內心是否再愿意用對話的方式來反抗媽媽的管束,下一次又是以什么方式呢?誰都不知道!
二、容易失去自我,隨波逐流,無大作為
國內有名的留學教育精英鄭人元直言不諱說:“繼承父母不成功的思維模式,聽父母的話,是很多人無法成功最主要的原因。”
01、不自知
在父母的高強度控制下,什么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孩子缺少選擇的經(jīng)驗,從而不知道自己會什么,該怎么選擇。
我們專業(yè)是廣告,但學校最好的專業(yè)是財會。有一個同學她媽媽經(jīng)常來學校,幫她洗衣服、收拾宿舍、請同學吃飯、監(jiān)督學習等等。她媽媽幫她決定,休雙專業(yè),畢業(yè)了之后,安排各種考試最后進了中國移動,再后來讓她面試阿里巴巴,然后在公司旁邊買了房經(jīng)常來陪女兒。
后來一次聊天,同學非常羨慕地告訴我,很想辭職換一份工作,因為感覺時間和生活從來都不是自己的,一直都是媽媽安排的,但是辭職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也不知道再換工作自己是否能夠勝任。
直到現(xiàn)在,她依然沒有辭職,過著和原來一樣的生活。
02、沒有責任感
不按照父母要求做的話會承受更多的壓力和挫折,長大后遇到事情容易往后躲,隨大流,不正面面對,沒有擔當。
表妹前男友小陳是一個媽寶男。他媽媽的控制無所不在,從小的所有決定都是來自于他媽媽,無論是求學、專業(yè)、戀愛等等都是父母一手安排決定的。
之后因為小陳母親不同意兩人結婚,小陳沒有問為什么,也不做反抗,直接說了分手。如果這可以理解成也許早就沒有感情的借口,但是更讓我驚訝的是,分手后,小陳就沒有再去上班,沒有交代直接就離職了。真的難以相信這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英國留學回來的高材生所做的事情。
03、沒有行動力
從小想做的事情和父母的意志不匹配就無法推進,長大容易在做事情的時候需要外部推進,個人無法獨立完成。
小夢想去跑步,但是媽媽擔心外面車流大,不安全,必須要等到自己有空陪小夢一起的時候才可以,但是等到媽媽有空了,小夢已經(jīng)不想跑步了。朋友找工作面試,如果沒有人一起陪她,她就寧愿取消面試預約。
三、心理變態(tài)失衡,容易做出極端行為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父母過度控制孩子,容易造成孩子抑郁、焦慮、做事拖延、回避、甚至還會發(fā)展成抑郁癥、強迫癥、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自殺和反社會行為。
臺灣藝人狄鶯對兒子的控制非常嚴格,特別是學習。兒子孫安佐沒有考到100分,被母親狄鶯屁股直接打開花。為了讓兒子長個子,硬是讓11歲的兒子吃成人的飯量,而且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吃完。更過分的是晚上睡覺還脫了衣服和兒子一起睡。她在一次采訪中說到,是把兒子當棟梁培養(yǎng)的,但是遺憾的是,強壓之下的孫安佐心理失衡,涉嫌恐恐怖威脅被警方逮捕,后來在其住宿的地方搜出1600發(fā)子彈。
控制欲是心理和生理需求,但是過度控制孩子會產生如此多的問題,父母如何才能避免過度控制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親子關系呢?如何把自主權還給孩子 把好心情還給自己?
一、 培養(yǎng)興趣愛好,實現(xiàn)價值感和安全感
人需要對生活的建構和掌控來獲取價值感和安全感。
有些父母無法在工作生活中獲得價值感就會產生焦慮,從而以管束孩子控制孩子來緩解焦慮實現(xiàn)個人價值。父母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要把價值的體現(xiàn)來源放到孩子身上,就能一定程度緩解自己的控制欲。
熱播電視劇《小歡喜》里面陶虹飾演的英子媽媽,因為情感的失敗,無法從生活和情感中獲得價值感,內心的不安全感和焦慮讓她轉而過度關注控制女兒英子。曾多次提到女兒是她的一切,英子想考南大,但是她怎么都不同意,最后導致矛盾不斷,差點抑郁自殺。之后和英子爸爸復合之后,很明顯感覺到她的心態(tài)和心情都有所改變,因為在情感上得到了滿足和價值。
所以家長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緩解內心的不安全感和焦慮。不要用家長的思想去束縛孩子。
二、學會尊重、接受孩子的真實感受
曾經(jīng)聽過一個故事,說是孩子是天使,他在天上看著喜歡哪個人當爸爸媽媽就鉆到媽媽肚子里。雖然是故事,但是讓我印象很深。孩子喜歡你才和你結緣,但是你卻當他是你的附屬品,毫不尊重。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思想,有想法。父母總是覺得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但是從來不問問孩子到底喜不喜歡,也從來沒有尊重孩子。
電影《小孩不笨2》中有一段孩子的扎心獨白:大人經(jīng)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而我們通常都是假裝在聽,我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他們不管。
01、尊重接受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問你“天為什么是藍色的?”;“鳥為什么會飛?”;“爸爸為什么你有胡子我沒有?”各種問題,十萬個為什么的時候,請忍住心中的惱火,接受尊重孩子的求知欲,因為他真的不知道。
他在問的時候其實是在思考學習,家長不能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變得沉默不語,變成安靜的乖小孩?;蛟S就是你的態(tài)度讓他不再表達內心的想法。
02、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面對世界的萬千變化,什么樣的人才能一直保持競爭力?那就是對新事物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
星星這段時間總喜歡一個人跑到廚房,一直開關冰箱門,媽媽看到了制止了他,告訴他,冰箱門不能一直開和關。這樣不是一個乖孩子。但是我們想一下,他為什么會總是去開關冰箱的門?因為 他對冰箱打開里面燈馬上亮了,關上就滅了這件事情很好奇,很感興趣。
家長在沒有了解事情的全貌的時候,不要輕易給孩子下評斷,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03、尊重孩子的意愿
家長心中總是感覺孩子是幼稚的,一切要順著家長的意志,很少考慮孩子的意愿。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家長總是說你不許、你要怎么樣,但是孩子真的喜歡嗎?鞋子合不合腳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嘟嘟最喜歡的事情是回農村爺爺家,因為可以玩泥巴。但是嘟嘟媽媽覺得泥巴這么臟,女孩子怎么可以喜歡玩泥巴呢?每次都是緊緊地盯住一點機會都不給。媽媽覺得女孩子學舞蹈可以提升個人氣質,于是給嘟嘟報了舞蹈興趣班,但是嘟嘟一點都不喜歡,和媽媽商量能不能換成畫畫班,媽媽只是說了一句,你小孩子懂什么!
一廂情愿的給孩子強加,孩子未必喜歡學,只有從內心散發(fā)的需求才能有長久的動力,所以多聽聽孩子到底要什么,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行走的機器人。
三、 把選擇權還給孩子
網(wǎng)上不是有個段子,叫做有一種冷,叫做奶奶覺得你冷。所以在學校里,經(jīng)常能看到孩子們穿著臃腫的衣褲,萌萌的很可愛。但是孩子未必覺得舒服。
小妮早上穿衣服的時候猶豫了一下,我問她是不是想穿連衣裙,她點點頭。我就換了連衣裙給她,她很快樂地自己在那套。其實一開始我也擔心會不會有點涼,但是轉念一想,她都已經(jīng)8歲了,冷暖自己有感覺的,于是就再拿了一件薄外套塞進她書包,告訴她如果冷的話記得把外套穿上,她很開心的笑笑。
送她去學校才發(fā)現(xiàn)很多小女孩都穿的連衣裙,小姑娘是想和大家一樣呀,是我之前粗心了,沒意識到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愛美了。
第二天小妮和我說,媽媽今天還是穿褲子吧,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上廁所不方便,還要脫褲襪,我笑笑給她換了褲子。
其實孩子的需求沒有人會比她們更了解,所以放手吧,她們也許會飛的更精彩。
總結
教育不是培育孩子,而是培育自己
孩子是一個天使,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時時刻刻都照著你,總說要教育孩子,其實需要培育自己。每日三省吾身;
是否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是否尊重孩子?
是否相信孩子的選擇?
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總是服務孩子,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充分理解、包容、信任孩子,教授他智慧,做好他后盾,然后放手,告訴他,去飛吧,爸爸媽媽一直都在!
【西米媽的育兒日記】
關注我,每天學習一點點,一起學做好媽媽~如果你覺得喜歡,分享給朋友,我會很開心!
評論列表
兩個人的感情往往都是當局者迷,找人開導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如果發(fā)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么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