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朋友來找我時,我總是以為他們是要給我介紹男朋友了。但實際上,他們只會因為我有大量的傾聽時間,而讓我被迫成為“情感解惑大師”。于是,我近年來聽到最多的,就是大家的情感故事。故事聽多了,我或多或少能從中覺察到一些普遍的規(guī)律。
我發(fā)現(xiàn),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他們在關系中都有自己獨特且穩(wěn)定的相處風格,而這樣的風格可能會導致相似的結局,比如——一個渴望被愛的人卻總是一次又一次搞砸關系。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依戀類型”,可以用來更清晰地解釋這類情況。它源于我們童年時期和父母的相處模式,且這種相處模式在之后的人際關系中依舊發(fā)揮影響,并隨著我們的成長,逐漸發(fā)展成每個人帶有鮮明特征的依戀類型。我的閨蜜小A從大學時代就和她的男友在一起,但是兩個人不太像熱戀情侶,很多時候更像一對相敬如賓的燕爾夫婦。就在我們所有人都覺得像他們這種平靜安穩(wěn)的戀情才是最鞏固的時候,她卻在前兩天突然分手了。
閨蜜和我傾訴的是她想周末跟男朋友穿著情侶裝,一起去壓馬路,拍很多的照片,也想在人頭攢動的廣場和男朋友手牽手,一起大口吃著美食,玩著你畫我猜的游戲。可男友卻似乎不怎么愿意做這些甜甜的小事。
男友平時會突然不回信息,小A總擔心他是不是出事了,可他卻總說她大驚小怪。小A想大街上想抱他,卻被男友推開說人多別玩了。甚至是在吵架時,小A故意說出分手的氣話時,想要男友過來哄她,男友也沒有上前哄她,而是平淡的說給大家時間冷靜。
就在男友不知道第幾次一整天沒回小A信息的時候,小A積壓已久的情緒爆發(fā)了:“你根本就不在乎我,總是我在緊張,我在焦慮,而你一直都在忽略我的緊張,疏離我的感情……你到底愛不愛我?你為什么就不能表達一下你對我的愛呢?”
結果他依舊“無動于衷”,他們也就這樣分手了。小A認為是他們性格不合適,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小A在關系中總是體驗焦慮,她的男友在關系中總是試圖回避,所以當矛盾集中后爆發(fā)后兩人最終不歡而散。與其說是兩個人性格不合,不如說是兩個人對情感的處理方式和表達方式的不同。
心理學家Bowlby提出的依戀理論認為,戀人之間的依戀類型可以分為安全型、疏離型、糾結矛盾型和焦慮型。
焦慮和回避,正是兩個影響依戀類型的關鍵因素,心理學家依據(jù)人們在關系中所表現(xiàn)出的焦慮和回避的程度高低,將依戀類型分為四種:安全型、癡迷型、疏離型和恐懼型。
安全型依戀的人情緒穩(wěn)定,他們善于解決人際沖突;癡迷型依戀的人總是擔心自己被拋棄,在關系中患得患失;而疏離型和恐懼型依戀的人,都比較容易對親密感到不適,想愛又想逃可能是他們常有的狀態(tài)。
評論列表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yè)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發(fā)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么辦呢?
老師,可以咨詢下嗎?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