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文化風(fēng)俗特色,你們都知道嗎?

情感導(dǎo)師 8110

 添加導(dǎo)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fù)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于崇山,以變南蠻”,于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shè)置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蔣家坪鄉(xiāng)太平村)。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shè)置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均屬天門郡溇中、臨澧縣。

1369年明朝設(shè)置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shè)永定縣。

1949年解放后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qū),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轄。1988年5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組建省轄地級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級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nèi)外聞名遐爾而得名。

張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去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qū)結(jié)合部,介于東經(jīng)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5%。

張家界文化風(fēng)俗特色,你們都知道嗎?

張家界市地貌構(gòu)造復(fù)雜,主要有山地、巖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巖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貫穿城市全境。張家界市境內(nèi)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傾斜,中部沿澧水兩 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 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 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巖 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 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qū)組成的武陵源風(fēng)景區(qū)面積達(dá)369平方公里,區(qū)內(nèi)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于一體,藏賂、橋、洞、湖、瀑于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qū)內(nèi)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云豹、獼猴、靈貓等。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yè)用地面積1012畝,占71%。森林覆蓋率達(dá)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國際度假區(qū)。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yán)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這樣的氣候有利于農(nóng)、林、牧、副、漁業(yè)的全面發(fā)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nèi)氣候復(fù)雜多變,干旱洪澇、大風(fēng)冰雹等自然災(zāi)害也比較頻繁。

春季(3/5月) 氣溫: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8月) 氣溫:19.7℃,23.3℃,22.2℃夏天蒼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12月)氣溫:17.9℃,13.9℃,8.7℃ 秋天明凈而如洗-賞果、登高

冬季(12/2月)氣溫:3.4℃,0.7℃,1.3℃ 冬天素潔而如睡-賞雪、尋梅

張家界市區(qū)海拔183米,景區(qū)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dá)10℃

在張家界市內(nèi),分布著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總?cè)丝谶_(dá)70多萬人,約占全市總?cè)丝诘?0%弱。少數(shù)民族中以土家族人口較多,其次是白族、苗族和回族。此外。還有少數(shù)滿族、侗族、瑤族等少數(shù)民族人?,F(xiàn)就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土家族

土家族,通俗的解釋,就是長期居住在這里的一個土生土長的民族,古代稱“巴人”。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邊界,一直居住在長江、沅水之間,從來沒有全面性搬遷過,是一個很穩(wěn)定的民族。作為族稱的“巴人”,曾經(jīng)是一個多部落的統(tǒng)一體,其祖先一般認(rèn)為是今鄂西的巴東、建始地區(qū)的“南猿人”以及長陽地區(qū)的“長陽人”。

據(jù)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jì)》記載,早在堯舜時代,長江,漢水以南就有了“南蠻”的生存與繁衍。

到了漢代,稱巴郡南郡蠻、武陵蠻、婁中蠻、澧水蠻與中沔蠻(屠山蠻)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稱武溪蠻、西溪蠻、天門蠻、黔陽蠻、建平蠻等。

隋代稱“岳左”。

宋代稱北江諸蠻。《宋史·蠻夷傳》稱蠻區(qū)人為土民、土蠻、土官等。

明清兩代稱土夷、土蠻、土家。

到了明未清初時期,才出現(xiàn)“土家”與“客家”之漢語稱謂。所謂“土家”,是相對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謂“客家”,又主要是指漢人而言的?!巴良摇币鉃椤氨镜厝恕?,“客家”則意為“外來人”,只有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地區(qū)以后才出現(xiàn)。

本來,土家族自稱“畢茲族”,古代巴人也是這樣自稱的,但“畢茲”不等于就是“本地人”?!爱吰潯笔峭良易宓淖苑Q,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來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區(qū)以后才出現(xiàn)的漢語稱謂。

土家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生活在張家界市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顯其靈,真所謂物華天寶而人杰地靈。

白族

白族,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稱“白子”、“白尼”,漢語就是“白人”的意思。白族的先民史稱“泊填”、“叟”、“爨”、“西爨”、“白蠻”、“白人”、“民家人”等。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大理一帶。居住在桑植與天子山一帶的白族,則是從云南的大理國。據(jù)有關(guān)史料介紹,早在1253年,蒙古軍占領(lǐng)了云南的大理國,強征了一支“寸白軍”,進攻南宋。

這支“寸白軍”里有三個白族兄弟,分別名叫鐘遷一、谷均萬、王朋凱,因為他們?nèi)齻€人對蒙軍不滿,又厭惡戰(zhàn)爭,因此就逃離了軍隊而流落到了江西,后遷到湖南洞庭湖。他們又溯澧水而上,在桑植定居下來并繁衍生息。當(dāng)時的三個人,經(jīng)700多年的繁衍,到現(xiàn)在已發(fā)展到近萬人了。

解放以后,經(jīng)過幾十年的調(diào)查研究和清理族源,于1985年秋天正式成立了七個白族鄉(xiāng),終于實現(xiàn)了白族的民族自治。桑植的白族人雖然來自遠(yuǎn)方,但他們的一些風(fēng)俗習(xí)慣同云南大理一帶的白族大同小異。白族的語言基本上是說漢語,漢文早就成了白族人的通用的文字。因為白族人長期同漢族人民建立了血肉聯(lián)系。

白族也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它不但在歷史上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如參加1884年震驚中外的“鎮(zhèn)南大捷”和1949年4月的劍川武裝起義等,同時,還在長期的生產(chǎn)斗爭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經(jīng)驗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如屹立在大理的崇圣寺,金壁輝煌,劍川石寶山的石窟與雞足山的古建筑群,也頗具藝術(shù)特色。

著名的愛情史詩《望夫云》與民間故事《美人石》與《蛇骨塔》,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名。每年大理的“三月街”,更是規(guī)模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同時又是進行商業(yè)活動的盛會,招來不少國內(nèi)外游人。

苗族

苗族,自稱“壯”、“蒙”、“摸”、“毛”,也有稱“嘎腦”、“果雄”、“帶奧”、“籠兒”的。

苗族,在民族大家庭中是一個人口較多、分布較廣的民族,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先民,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黃河流域以南、長江流域以北,以及“荊楚地帶”,后來他們沿洞庭湖溯水而上,慢慢到達(dá)湘西和黔東一帶,然后在這里定居下來,生息、繁衍。

根據(jù)史料記載,苗族在周秦時代稱為“蠻”,漢代移居湘黔以后,又被稱為“五溪蠻”、“長沙蠻”。元代封建統(tǒng)治者在湖南苗族地區(qū)設(shè)置“五寨長官制”,在貴州苗族區(qū)設(shè)置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以加強對苗族人民的統(tǒng)治。

到了清代,實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司,任命流官,清查田土,征收賦稅,調(diào)查戶口,統(tǒng)一設(shè)立府、廳、州、縣、進一步加強了對苗族人民的統(tǒng)治。這使許多苗族人民生活十分貧苦,長期掐扎在死亡線上,終年不得溫飽。苗族人民真正翻身作主,只有在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才得以實現(xiàn)。

苗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在歷史上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過不屈不撓的斗爭。如漢武帝十三年(公元37年)“武陵蠻精夫相單程等,大寇郡縣”,極大的震撼了封建統(tǒng)治王朝;

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59年)暴發(fā)了苗族與土家族人民聯(lián)合參加的“乾嘉起義”,先由貴州松桃廳苗族領(lǐng)袖石柳鄧和石乜妹(女)發(fā)動,接著湘西花垣黃瓜寨的石三保,鳳凰廳野堡寨的吳隴登和蘇麻河的吳半生以及吉首坪垅的吳八月和三岔坪的吳連舉紛紛響應(yīng),聲勢浩大,斗爭勇猛,打敗了清軍多次進攻。

這次起義軍斗爭共進行了13年之久,給清軍以沉重的打擊。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湘西苗族、土家族人民又一起堅持斗爭,廢除了自清嘉慶以來盤剝湘西人民100多年的“屯田”制度,并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在長期的斗爭中,苗族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也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

風(fēng)俗禁忌

●張家界人最忌“三十六”,“人滿三十六,喜的喜,愁的愁”,“三十六,栽跟頭”,故不論男女,必做三十六生日沖煞過關(guān);凡日常生活中,偶碰上三十六(數(shù)字、排號等)那便是不吉利表現(xiàn)。

●出門看時日,“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上山莫撿鹿,下河莫撿鯉”;出門撿到鞋兆頭好,意在“向上提拔”;撿手巾不好,說是布。

●木匠的碼板坐不得,鐵匠的砧子敲不得,閹匠的羊角吹不得,戲子的衣箱靠不得,農(nóng)家的撐架踩不得(欺主)。

●孕婦不能給新娘鋪床,孕婦不能打蛇,說孩子出生后唾舌子,懷孕期間屋里不能砍削釘丁,怕孩子出生破相。

●瓦窯前忌說紅,乘船忌說沉;戲班稱傘為撐子,忌一個傘字(與散偕音)。

●初一早牲畜進屋,兆“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穿孝服”

……凡此種種,不一而定。了解地方民族風(fēng)俗習(xí)慣,您會增長許多知識;或者說,您會減少許多麻煩的……

令人費解的當(dāng)?shù)亟?土家人

“36 禁忌”

土家人最忌諱的數(shù)字是36。在土家人心目中,36這個數(shù)是個“劫數(shù)”,甚至連3斤6兩、3元6角、3尺6寸等數(shù)字亦在禁忌之列。如記序號,當(dāng)排到35后,便又從第一開始記。一生中,最怕36歲生日。

屆時,要穿上紅布內(nèi)褲,或扎一條紅腰帶,據(jù)說如此可以禳解掉36歲所帶來的煞氣。民諺云:“三十六,接跟頭,人到三十六,不打官司要賣屋?!庇械娜说搅?6歲這一年,邀請親友,擺設(shè)宴席,提前賀生祝壽,來賓們要在主人屋內(nèi)放鞭炮,以避煞氣,席上,親友們還要向過生日者祝賀一番,以求吉祥。

交際禁忌

土家人對外族人忌用土家語,忌用粗話、鄙話和不禮貌語言;晚輩對長輩忌直呼姓名、平輩呼叫姓名忌不帶姓,男女之間忌呼“逮、喂”;晚輩對長輩忌呼“逮、喂”;忌長聲呼叫,如“啊——”;

有病人忌說“不高、不長、死、亡、完了”等語;有人去世,忌直說“死亡”,而改用“作古”、“歸天”、“走了”等替代,對生意人忌說“折、虧、損、耗”等字。忌男女同坐一條板凳或相對坐視,忌男人觸及女人腰部。忌遇見別人時或當(dāng)總別人面吐口水。忌留胡子?;榧尴矐c之際,不準(zhǔn)說“分開、分離”之類的話,更不能談喪葬之事,否則,認(rèn)為會帶來災(zāi)禍。

出行忌諱

旅行忌七、九日出門,忌八日起程歸家,建間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土家人還認(rèn)為,農(nóng)歷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雞日,三月、六月、九月的牛日,均為“紅煞日”,忌出遠(yuǎn)門。有“出門遇紅煞,一去不歸家”之說。人們出門走親訪友或辦事,最忌諱遇到的第一個人是婦女,若是遇見,則不宜出門,等至第二天再出門。若第一個遇見是男性,第二個是女性,則不忌。

摸頭禁忌

土家族男子嚴(yán)禁別人觸摸自己的頭,無論善意的或其他什么原因。唯自己祖父母、父母除外。諺云“男兒頭、女兒腰,只許看,不許撓?!彼仔?,摸男子頭,是侵犯男子漢的尊嚴(yán),再好的朋友,也必須嚴(yán)守這一禁忌,否則會使友誼化為仇怨。

兆頭禁忌

1、如遇日蝕或月蝕,便認(rèn)為國家有亂、人民有災(zāi),要敲鑼打鼓相救。

2、認(rèn)為烏鴉叫有人死或遭兇事;半夜雞叫會有火災(zāi)和盜賊。

3、忌打噴嚏,認(rèn)為背后有人說自己的壞話,或是用巫術(shù)害自己。所以土家人要隨即咀咒:“好人講我好心腸,歹人講我爛牙框?!奔纯上?。

4、忌夢象,夢清水要淚洗面,夢白布要戴孝,夢小孩要防賊;夢雞、鳥、小魚有口角,夢跳坎有病災(zāi),夢上山有好事,夢下坡要背事......

動物禁忌

1、忌烏鴉叫,凡烏鴉清晨在屋脊上鳴叫,或飛在人的前面、頭頂上盤旋鳴叫,并且你趕開后,又重新飛來叫,人們便認(rèn)為是禍?zhǔn)麻_頭的不吉利之征兆,每當(dāng)人們遇此事,便當(dāng)即頓足痛罵:“短你的命!”隨即吐痰或唾沫一口,以此消除兇災(zāi),化兇為吉。

2、忌聞杜鵑嘀鳴,每年春天,陽雀開鳴,若人廁時第一次聽到陽雀鳴叫,則認(rèn)為不吉利,必須進行禳解。其禳解之法是聞?wù)撸ㄌ热裟暧?,須由母親代為禳解)裝扮成乞丐,出外乞食1-3天,討得米,須在不聞雞犬之聲的野外煮熟食之,方可消災(zāi)。土家人還以杜鵑偶氮染料啼鳴之聲以占卜自己一年的運氣之俗。若睡在床上初聞杜鵑啼叫,是大吉大利,若在行走之際或者勞動生產(chǎn)之際初聞,意味自建將一年勞動奔波。

3、忌聞貓頭鷹叫,在土家人心目中貓頭鷹屬不祥之鳥,尤其忌諱聽到其鳴叫,相傳聽到貓頭鷹叫村上就會死人。

4、忌見蛇相纏,所謂蛇相纏即蛇交尾。相傳人若見之,必遭災(zāi)禍。其禳解之法有二:一是趕快將自己外面的一條長褲脫下,罩于自己的頭上或罩于蛇纏處。二是嫁禍于人,而若有同伴,立即呼喚同伴姓名,若對方答應(yīng)了,則災(zāi)禍將降臨于應(yīng)者之身。

然而一般情況是見者用石頭或木棍將兩條蛇打死,即可消災(zāi)。也有不打而用語言化解詞曰:“祝你成仙上天庭,祝你絞繩穿銅錢”;土家族化解詞詞曰:“是龍的升天,是蛇的鉆草,是人的發(fā)財”

5、大年節(jié)牲畜進屋,兆“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穿孝服”;野貉入屋,雞上樹,狗上屋,無災(zāi)必有禍,不死脫層殼;凡外出做買賣或說親,聽到烏鴉叫,謂不吉利,必返。

旅行禁忌:旅行忌七、九日出門,忌八日起程歸家.民間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土家人還認(rèn)為,農(nóng)歷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的蛇日,冬月的雞日,三月、六月、九月的牛日,均為“紅煞日”,忌出遠(yuǎn)門。有“出門遇紅煞,一去不歸家”之說。人們出門走親訪友或辦事,最忌遇到的第一個人是婦女,若是遇見,則不宜出門,等至第二天再出門。若第一個遇見者是男性,第二個是女性,則不忌。此俗帶有輕視婦女之陋習(xí),現(xiàn)已廢止。

張家界少數(shù)民族習(xí)俗

哭嫁

土家姑娘的結(jié)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jié)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夠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biāo)志??藜薷栌小翱薷改浮?、“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少許的苗族也是哭嫁的。不過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哭嫁歌

張家界風(fēng)光[6]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習(xí)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個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聲來訴說土家族婦女在封建買辦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運和對自己親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按照習(xí)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個月,直到姑娘的聲音哭嘶啞為止。

《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則根據(jù)出嫁的進程來劃分的,分為:“一人哭唱”和“兩人哭唱”兩種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為我苦費心,爹的恩情說不盡,提起話頭言難盡。一怕我們受饑餓,二怕我們生疾?。蝗麓┐鞅热顺?,披星戴月費苦心。

如姐妹對哭唱:姐:“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離,離開繡樓好孤單!

妹:“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離開,難舍難分情難斷!

姐:“梭羅樹來臺對臺,我姐心里難寬懷;

丟你妹妹婆家去,逢年過節(jié)又才來!

妹:“梭羅樹來臺以臺,望姐心里多寬懷,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誨記心懷!

同姓婚規(guī)

土家族在同姓為婚的問題上十分謹(jǐn)慎,僅限于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內(nèi)通婚為大逆。事實上,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規(guī)的同姓婚姻,也還是不能為大多數(shù)土家人認(rèn)同。

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是比較自由的,男女雙方經(jīng)過自由戀愛,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即可結(jié)為夫妻。在恩施石窯、大山頂?shù)鹊?,有“女兒會”的?xí)俗,即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自由戀愛,結(jié)為終身伴侶。改土歸流后,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包辦婚姻,清乾隆《鶴峰縣志》載:“至于選婿,由祖父母、父母主持,不必問女子愿否。如女子無恥,口稱不愿,不妨依法決罰,一與聘定,終身莫改。”

趕年

土家族團聚過年有其獨特的習(xí)俗:若臘月大則二十九過年:臘月小則二十八過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過年稱之為“趕年”。

命字

命字:俗稱取號,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親,迎親前一日,親友鳴鼓奏樂將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親率新郎拜領(lǐng),謂之拜號匾,拜畢將匾懸掛于堂壁,謂升號匾。升號匾要三吹三打,鳴炮奏樂。鳴炮后,設(shè)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并且稱十人中新郎為“狀元郎”。

九子鞭

九子鞭又叫“天神鞭”,流行于漢、白、土家各族民間,尤以白族人民最為喜愛,他們把幸福、吉祥寄托于神靈,為取悅神佑,伐深山紫竹,竹頂開孔,內(nèi)置九枚銅錢,鞭長約1米到1.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為適,飾以花穗赤綢,紫里帶紅,十分醒目。

打九子鞭既可獨舞,又可群舞,少則一人,多則上百。表演者手握鞭桿,伴著嗩吶不停舞動。方法有單手拍,雙手舞花,盤繞。時而在腳外側(cè)或內(nèi)側(cè)拍打,時而又在肩上臂上輕敲,動作優(yōu)美而粗獷。鞭桿舞動,古錢相擦,發(fā)出的響音富有韻律節(jié)奏,頗為動聽。動作有“天女散花”、“姊妹相會”、“雪花蓋頂”、“攔門左右”、“螃蟹夾草”等。

土家祭祀

土家人祭土地神,是為了祈求作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谷豐登和六畜興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驅(qū)邪護村。土家人對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區(qū)每村每寨都有一個或多個土地廟,隨處可見。土地廟形式多種,有用大理石精心搭建的,也有用四塊粗毛板搭建的簡易廟或依山洞巖屋而建的土地廟。

高花燈

高花燈是流行于永定沅古坪一帶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時,十二人至十四人不等。配有鑼、鈸、嗩吶、鼓等樂器。每人手中拿一盞紙扎燈籠,內(nèi)點蠟燭兩根,頂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紙剪成戲文故事如“八仙”、“瓦崗寨”,“梁山英雄”之類。

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響的大型舞蹈,帶有濃烈的祭祀色彩。歌隨舞而生,舞隨歌得名。擺手舞又名“社巴”,整個活動以祭典舞蹈、唱歌等為表演形式,以講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英雄事跡為內(nèi)容。

祭禮儀式畢,由“梯瑪”或掌壇師帶領(lǐng)眾人,進擺手堂或擺手坪跳擺手舞,唱擺手歌。土人作戰(zhàn)前跳此舞以助長士氣。擺手舞分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jǐn)?shù)種。跳擺手舞擊大鼓、鳴大鑼,氣勢宏渾壯闊,動人心魄。舞蹈時雙手呈同邊擺動,踢腳擺手,翩躚進退,成雙成對,意境生動。擺手舞不僅是民間一種娛樂和健身性質(zhì)的體育活動,亦是舞臺上獨樹一幟的藝術(shù)奇葩,正是“擺手堂前艷會多,攜手聯(lián)袂緩行歌。

鼓鑼聲雜喃喃語,裊裊余音嗬囈嗬。

三棒鼓

三棒鼓,唐代稱三仗鼓,約于明代傳入本境,并逐漸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shù)形式。每年春節(jié),藝人們結(jié)伴走村串寨拜年,表演對象不分貧富,戶戶必到。如遇貧寒之家,表演者將別家贈送的禮品相送,意在人人過節(jié)歡喜。

充分體現(xiàn)出土家人熱情好客,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對加強民族間團結(jié)有一定的作用。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組成,一人擊鼓唱詞,一人鑼鼓配樂,一人耍花棒?;ò羧?,長一尺,舞者左右各執(zhí)一根,將另一根拋在空中,左右開弓,擊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

情歌

土家族的未婚男女定情都是通過對唱情歌來進行的。據(jù)說,在集市上,許多小伙可以同時向一位阿妹唱起情歌,如果阿妹對哪個小伙有情,就會請他送自己回家,在相送的路上雙方會互相通告各自的家庭住址等情況,如果雙方都有意,分別時就定下再次約會的時間地點,并開始了長達(dá)三年的情歌對唱。

在三年的對歌中,小伙要通過土家族特有的愛情民歌和抒發(fā)自己對阿妹的想望、愛慕、忠貞不移的自編歌詞來感動阿妹。在阿妹被打動,同意了這份婚姻后,阿妹就用唱歌的形式來回答對方,然后再找媒人到雙方家庭去說媒。雖說是三年對歌,但不是每天都要唱,主要是在集市、倆人約會、媒婆提親、相親、到對方家串門等時唱。

當(dāng)然,倆人約會的時間越多唱的情歌也就越多。特別是約會時,倆人從各自家出門時就要開始唱情歌,在路上歌聲不能斷,直到倆人約會的地點。約會時,倆人也大都是用唱歌來交流情感,抒發(fā)懷念之情,表白自己的愛情。約會后還要各自唱著互相思念、留戀的情歌分別。

陪嫁床

土家族的女兒出嫁,娘家最重要的陪嫁物品就是一張雕刻精美的木床。這張床名叫“滴水床”,主要是因為出嫁的女孩要坐在這張床上哭嫁,哭出的眼淚都落在了床上,因此叫做“滴水床”。

陪嫁床是一張十分精美而又昂重的床,做床的木料是用貴重的檀木或楠木。床的外型好象一間土家族的木屋,有頂有墻,正面用三層木版裝飾而成,從外數(shù)第一層雕刻著屋檐,第二層雕刻著房門,第三層才是床欞。

床的裝飾板上不但雕刻著日、月、山、水、花、草、樹木,還雕刻著象征平安、長壽、幸福、友愛、和睦的神靈和**;雕刻著《西廂記》、《紅樓夢》等代表愛情的故事;雕刻著土家族男人耕作、狩獵和女人織布、撫養(yǎng)兒女的生活場面。

陪嫁床集中表現(xiàn)了土家族人高超的木雕藝術(shù),精湛的雕刻技術(shù),也是土家民族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精美絕妙的雕刻佳品。據(jù)說這樣一張床一個手藝高超的木匠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所以又給它取名叫做“千工床”。聽說這種床在市場每張價值十萬多元人民幣。

生育習(xí)俗

土家族人生育的習(xí)俗也是非常特別和獨到的。當(dāng)孩子出生后,孩子的父親就要到岳父家去報信,如果生的是男孩,就拿上一只公雞,如果生的是女孩,就拿上一只母雞,還要帶上一百個染紅了的雞蛋。

娘家人一看到拿來的雞便知道生的是男孩和女孩了,娘家接到報信后就要送給女兒家一頭牛,六十斤食用油和五十斤大米。這可能是對女兒婿的獎賞和對女兒生活的補貼吧,所以土家人說生女兒只賠不賺。

土家族的小孩出生后,首先要用杜仲葉子熬的水給孩子洗浴,據(jù)說孩子經(jīng)過杜仲水洗浴后可以少生病,身上不生瘡癤。洗浴后,就要給孩子稱體重,稱體重的方法更特別,不是用秤,而是用扁擔(dān)和籮筐。

扁擔(dān)兩邊擔(dān)上籮筐,一邊的籮筐里放上孩子,一邊的籮筐里放上一塊同孩子體重相同的生鐵,而且這塊與孩子體重相同的生鐵要放在孩子的床下,用紅布包著保管好.

當(dāng)小孩滿月后,就要炮烙孩子的腳,炮烙就是用燒熱了的東西烙孩子的腳底板,開始用燒熱的木板烙,再后用燒熱的瓦片烙,最后要用燒熱的鐵板烙。雖然孩子的腳底板被烙得發(fā)炎潰爛和膿腫,但家長決不會心軟,會把孩子的腳烙得達(dá)到要求為止。

因為土家族人常年生活在大山峻嶺之中,就必須有一雙能穿山過澗,不怕石礫和荊棘的鐵腳板,所以土家族人都要練成鐵腳板。據(jù)說,賀龍領(lǐng)導(dǎo)的紅一方面軍中就有一支由土家人組成的鐵腳板部隊,這支部隊在行軍、打仗、長征中始終都走在了前列。

張家界人過年,一直要延續(xù)到正月十五。

有句話可以證明:三十的火,十五的燈;

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四,是土家過小年。這天在土家的風(fēng)俗中,不亞于過年。這天也是祭奠灶神的日子,表示來年天天有好吃的。老板子講(土話講的)滴有句話:灶王本姓張,騎馬跨著槍,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臘月二十五、六

臘月二十五、六,是掃揚程(灰塵),清洗家什的日子。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將房屋的里里外外打掃一遍,并將家里各種各樣的東西洗洗、擦擦干凈。寓意著將今年的晦氣、不好的事掃地出門,迎接一個紅紅火火的好來年。

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八,打粑粑。這天邀上幾家鄰居一起,來打粑粑。在土家的風(fēng)俗中,打粑粑一般不單獨進行,因為幾家聚在一起,人多,熱鬧,辦事效益高。土家的粑粑,個個只有小碗口大,圓圓滴,表示全家團團圓圓。土家粑粑主要用于,過年時招待登門的客人,也可以用于拜年時的禮物等。

臘月二十九

臘月二十九,土家的這天,主要是在家洗豬老闊(豬頭)、臘肉,殺雞、殺鴨、宰羊等等。二十九這天,土家的習(xí)慣都是要把家里好吃的東西,全部煮好,炒好,燉好,一般都要忙到半夜里,只等年三十早上起來吃。

年三十

過年這天,土家人有個習(xí)慣,就是早早起來,將年飯辦好,然后跑到外面放鞭炮。鞭炮放的早,證明這家的年飯已經(jīng)開始噠。過年這天,小孩不許哭,不許港(講)不吉利的話,如:死、去、拐噠、浪門搞呀......等等。

再就是,過年這天吃飯時,不許喝湯,港過年喝湯噠,辦什么事都肯落雨。

三十過年這天下午,土家人都有送亮的風(fēng)俗。就是下午吃了飯,早早地去給死亡的長輩,親人去送亮(祭拜)。一是表示對死去的人一種尊重;二是過年噠,親人來看看他們,給他們送點祭品,讓他們在九泉之下不寂寞;三是深深懷念以過世的親人。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這天,土家人都有比起早床的風(fēng)俗。怎么比呢?就是看誰家的鞭炮放的早,鞭炮一響,迎接新的一年真正開始。這天,也不許掃屋,不許倒水,掃屋表示將吉利東西掃走噠;倒水表示將財喜倒出去噠。

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剛蒙蒙亮人們便起床了,家家戶戶第一件事就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梆敲三更,響炮連天,這意味著開門大吉,也宣告新年開始。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預(yù)祝新年吉祥如意,興旺發(fā)達(dá)。

正月初二

丈母娘、舅舅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正月十五

鬧元宵,看花燈是張家界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tǒng)民俗活動。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fù)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xù)。

張家界市是多民族聚居區(qū),在漫長的繁衍、發(fā)展、承傳過程中,在原始險惡的生存環(huán)境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民族性格和風(fēng)俗習(xí)慣。

上刀梯,又稱上刀山,是苗族人民的傳統(tǒng)習(xí)俗,每年趕年場或重大節(jié)日如“四月八”“趕秋年”等,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想去湘西旅游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觀看獨特的苗族習(xí)俗“上刀山”哦。

表演者赤腳,著民族服裝,雙手抓住刀刃,雙腳踩著刀刃一梯一梯往上爬至頂上,吹響牛角,然后一梯一梯地下來。上刀梯者須有深厚的武功基礎(chǔ),上刀梯前運氣“涌泉”和“勞宮”穴,1986年5月首屆湖南省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上刀梯被列為表演項目。 流傳至今的苗家刀梯會的壯觀場面,不得不讓人佩服苗家人的智慧和勇敢。

土家族吊角樓

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建房屋多為木結(jié)構(gòu),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zhuǎn)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7-02 16:07:34

情感分析的比較透徹,男女朋友們可以多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

頭像
2024-06-07 00:06:37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么?

頭像
2024-05-28 22:05:55

發(fā)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么辦呢?

頭像
2024-01-14 16:01:32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么?

 添加導(dǎo)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fù)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