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小聚,聊到一位大家都認識的友人,朋友的話語間便多了些許抱怨:
說到他我真的氣不打一處來,我們對他已經(jīng)夠好了,平常接的訂單、拉的活,哪項不是給他留著,緊著他挑。上次叫他幫忙看店,他沒有爽快地答應(yīng)也就算了,還叫我們先出個人力返小時工給他。
朋友家是做建材生意的,平日里都會有外包的工作找上門,而那位友人是接外包工作的,有了這個渠道,也就幫那位友人招攬到了很多生意。
上一次想要全家出遊,做生意的門面需要請人顧,想說那位友人輕車熟路的,便拜托他幫忙看幾天店面,沒成想那位友人要求人力返還,朋友當(dāng)即生氣到不行。
大家都是好多年的老友了,那位友人也并非是那么壞心眼的人,問題就出在他不懂人情世故,無形中得罪了人,也不自知。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是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一種美德,也是學(xué)習(xí)怎樣做人的一門學(xué)問。
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無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焙癖∮H疏、尊卑大小皆合禮有節(jié),則能盡人倫、致中和。有禮,天下之路無不暢通。
通常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好壞,往往是看他會不會做人,如果一個人能夠處事圓滑,左右逢源,那么他身邊一定會有貴人相助,得到重用。
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人,不明白人情世故的真正含義。逢年過節(jié),晚輩的給長輩送點小禮品,別人看在眼里,就把”人情“曲解成是”拍馬屁”,趨炎附勢。
如果弄清楚送禮人的本意,單純的只是表達自己的心意、送上祝福、讓人身心愉悅,那么你對人情世故的理解,是否完全不一樣了呢?
不管你樂不樂意,人情世故都將是人生道路上必修的一門學(xué)科,雖然它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東西,甚至還摻雜了一些虛偽的成分,可它卻是維系社會關(guān)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想學(xué)習(xí)、生活、工作等一切都順?biāo)烊缫?,和諧美好。那么,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是必不可少的。
口吐蓮花
《增廣賢文》里講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有些人講話就是不經(jīng)過大腦,想到什么都不假思索的說出來,損人不利己。
小麗就曾因為婆婆講的一句話,幾年過去了,都難以釋懷。
那年小麗正懷著孕,整天孕吐,味口也不好,又到了快臨盆的時候,腳都腫到變‘肉包子‘了,哪還有心情打扮。
有一天,小麗老公出差外地,剛好是安排孕檢的日子,產(chǎn)科醫(yī)院離家還有點距離,獨自打車也不方便,只得請求婆婆一同前往。
在去醫(yī)院的路上,婆婆與小麗坐在后排,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還是想到什么,婆婆突然磞出一句:“都不知道我兒子是怎么看上你的,感覺你五官都不端正,更別提長得好看了,我兒子以前的女朋友可是很漂亮的……”
小麗聽她這樣講,頓時氣到喘不上來氣,無奈對方是長輩,只得一堆委屈往肚子里吞。
她婆婆是不太滿意這門婚姻,平日里雖然沒有照顧小麗的飲食起居,但也不會像今日這般口無遮攔,還是當(dāng)著外人的面。
這對一個嫁入夫家的小媳婦來說,著實打擊不小,更何況還懷著孕呢。
事后,婆婆好像沒發(fā)生過一樣,待她卻越來越好了,但那根刺仿佛扎入肋骨,不碰觸,想起來還是會痛。
俗話說:“刀子嘴豆腐心?!罢f得好聽是如此,說得不好聽就是不為他人設(shè)想,只圖自己嘴皮子快活。
生活中也很多這種例子,像發(fā)個朋友圈、微博。明明不是為了炫耀什么,只是單純地分享,抒發(fā)情感,卻總是有人因為羨慕嫉妒恨,留下酸溜溜的言論,甚至是抹黑。
還有每當(dāng)跟朋友談到要去什么發(fā)展新藍圖,開啟新領(lǐng)域的時候,總會有那么一兩個人,當(dāng)面潑冷水:你行嗎?
行不行是不是也得嘗試了才知道呢?
我們在日常生活,與人交際中,要學(xué)會管好自己的嘴,要口吐蓮花,說好聽的話,而不是口出惡言。
著名主持人竇文濤曾說過:“在這個江湖里頭混吧,你總得通曉人情世故,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什么話得這么說,什么話得那么說。不通人情世故,恐怕活下去都難?!?/p>
心量廣大
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毙男貙拸V才能成就大事,大海有量,能納百川匯流,我們的心胸也要像大海一樣。
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還要多學(xué)會寬容他人,看到好人要心生贊嘆,看到壞人卻不能一臉厭惡,嫉惡如仇。
氣量要大,心胸狹窄的人,出去辦事都會處處碰壁。
從前有一位張英,在朝廷當(dāng)官,由于他的心地善良,喜歡廣結(jié)善緣,大家都稱他為‘張善人’。
有一次,隔壁鄰居在修建房屋時,將圍墻向外移,侵占了張家三尺土地。
為了這件事,張英的兒子便寫了一封信給父親,希望父親來幫忙處理。張英收到信后,只寫了四句話給兒子:“千里修書為堵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p>
他兒子看到回信后,當(dāng)下覺得非常慚愧,便不再追究此事。
佛法中講:“法不孤起,仗境方生?!笔篱g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chǎn)物。人與人之間,也是一種緣,人活在世上,要能互相合作,才能共利共生;如果彼此相互排斥,到頭來得不到任何利益,還有可能血本無歸。
如果每個人遇到事情都能夠先退一步,不要只想到自己,要處處為他人著想,如此一來,整個氛圍變得融洽了,生活的障礙是不是就越來越少了。
喜怒不形于色
中國人為人處世都比較含蓄,注重修養(yǎng),也是十分注意喜怒不形于色的。
輕易喜怒的人大多都是暴脾氣,遇事沖動,感情用事。重情義是好事,但不會隱藏的話,很容易被周圍的有心人士利用。
要學(xué)會理性地控制情感,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也要正確對待,不要因為一時之氣,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少年時期的林則徐,時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困擾,還因此發(fā)怒,使性子,憂傷與快樂都掛在臉上,藏都藏不住。
林父為了他的仕途平順,指出了他的不足,他給林則徐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判官,十分孝順父母,但性子急。人人都知道,他最恨的就是那些對父母不孝之人,對其施以很重的刑罰。
有一天,兩個大漢將一個年輕小伙扭送到縣衙,要告這個小伙不孝敬長輩,反而辱罵、毆打他娘親。
這個判官聽聞,頓時火冒三丈,沒問清事由,也不聽小伙子的辯解,當(dāng)場命手下的人將小伙打了個半死。
不到半刻,有個老婆子前來報案,說有兩個竊賊上門偷盜,被兒子發(fā)現(xiàn),本來想把他們送到官府處置,沒曾想反被他們綁架了。
經(jīng)過一番詢問,剛才那個被打得半死的竟是老婆子的兒子。
急性子的判官方知被那兩個竊賊給利用了,馬上命人外出尋找那兩人,哪還有半點蹤跡。
年少的林則徐聽完這個故事,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這之后,他便十分注意自己的表情管理,還在書房掛了寫有”制怒“二字的橫匾,將”制怒做為自己的座右銘之一,時刻提醒自己要”喜怒不形于色“。
儒家道理中常講:“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朋友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際關(guān)系,廣交益友能夠幫助我們成就事業(yè)。
孔子也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講的是朋友之間要坦誠相待,要有雅量、有品德。交到好的朋友,無形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內(nèi)涵。
和博學(xué)多才的人交朋友,也能熏染凈化自己。
《溈山警策》中說:“遠行要假良朋,數(shù)數(shù)清于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于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H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p>
也就是說,交朋友一定要擇善,交那些酒肉朋友對自己的事業(yè)成就一點幫助都沒有。
在社會上,無論做人或是做事,都要靠因緣和合。多與他人互動,廣結(jié)善緣。
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不論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能夠順?biāo)烊缫狻?/p>
反之,不論你多有才能,有多努力,不懂人情世故,無論走到什么地方,做事情都遇不到幫手,甚至?xí)行∪?,被暗算、被挖墻角,諸事不順。
人情世故的學(xué)問還遠不止如此,你應(yīng)該學(xué)好并熟練運用它。
評論列表
我聽別人說過,值得推薦的情感機構(gòu)
求助
如果發(fā)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fù),還不刪微信怎么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