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有電影版和電視版,大概瀏覽了一下,我還是更喜歡讀張愛玲寫的文字,更鐘情于思索文字間人物和故事的趣味。
以前讀《半生緣》痛恨里面的姐姐曼璐,覺得曼楨的悲劇都是自私的姐姐和可恨的姐夫造成的。
今日再讀書中人物半生的緣分,才漸漸懂得曼楨的悲劇不僅是時代造就的悲劇更是她自己對命運的屈服。
悲劇來源之一:母親的格局決定一個家的溫度和子女未來幸福的走向,
曼楨母親的懦弱和不作為是造成她悲劇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在曼楨十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留下曼楨姐弟五個孩子,還有年邁的奶奶,加上母親共七口人的生計一下子漂浮了起來。
而此時的母親卻無能為力肩負起養(yǎng)活一大家子的重任,任由已經(jīng)訂婚的大女兒淪為舞女,而母親深知普通舞女根本養(yǎng)不活一大家子。
正如書中所說“反正一走上這條路,總是一個下坡路,除非這人是特別有手段的。”偏偏姐姐曼璐是個忠厚的舞女。
母親從鄉(xiāng)下為父親祭祀回來知道曼璐退婚的未婚夫豫瑾如今是老家那邊醫(yī)院的院長,就有意提醒曼璐這段姻緣的可能性。
當知道曼璐這邊對豫瑾沒有可能時,在明知道曼楨有男朋友的情況下,母親竟然撮合大女兒退婚的未婚夫與二女兒,這樣的母親是否考慮過兩個女兒的心情和尷尬?
在曼楨和世鈞戀愛兩年還不提結婚一事時母親并未主動問兩個人的想法,而是想當然的侮辱世鈞“占著茅坑不拉屎”。尤其是那個年代的家長更講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作為母親卻扮演一場場熱情和冷落交替的可笑畫面。
養(yǎng)不起家的母親在曼璐嫁人這件事上也只是催婚,表面上擔憂女兒的后半生,實質(zhì)是擔憂曼璐的名聲會影響漸漸長大的其他孩子的未來,也在擔憂曼璐年老色衰沒人要時一大家子的生計問題。
明知道祝鴻才鄉(xiāng)下有老婆,但沖著有點門路、有點錢,母親像是往外攆人般將曼璐推了出去,心安理得花著她的錢。
“錢這東西的確有一種微妙的力量”,在墜入深淵、方寸大亂時,錢似乎又成了定海神針。所以當母親知道二女兒曼楨被大女婿玷污時,錢讓這個遇事沒有主義的母親聽從曼璐安排一切。
但凡做母親的有點理智,有點格局,就不會讓這件事情繼續(xù)錯誤下去,哪怕不去警察局至少找世鈞商量一下,如果這么做了,曼楨的命運就會改變。
而母親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曼璐安排好的一切,拋棄了向曼楨伸出援手。在知道女兒被玷污后,竟然連親自見一面的勇氣和愛的力量都沒有,懦弱地匆匆離開。
沒有格局,不懂指引孩子們未來的母親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也是整個家庭的悲哀。家丑不可外揚,木已成舟,篤定“從一而終”的封建枷鎖讓這個母親可恨、可憐、可悲、可嘆!
悲劇來源之二:姐姐曼璐為一大家子做出犧牲仍不被認可和尊重,
曼璐的嫉妒是造成曼楨悲劇的直接原因。
在曼璐的資助下,曼楨大學畢業(yè)并進了工廠當一名文員,結識了家境優(yōu)渥的世鈞,兩人感情日漸升溫,一直到談婚論嫁的地步,幸福似乎呼之即來。
但是,“命運真是殘酷的,然而這種殘酷,身受者于痛苦之外,未始不覺得內(nèi)中有一絲甜蜜的滋味?!痹ヨ某霈F(xiàn)喚醒了曼璐最后一絲沉睡的欲望。
那是她曾經(jīng)的未婚夫,她心底唯一純潔的一片凈土,如夢般最美好的一點回憶,青春最幸福的殘片,這大概是支撐曼璐活下去最后一絲可憐的尊嚴。
但是母親的有意撮合,妹妹曼楨與豫瑾的接近,豫瑾認為從前“幼稚可笑”否定了青春,揭開了她心底最痛的那塊傷疤,她開始恨曼楨,恨入骨髓的痛恨。
她覺得曼楨有自己的愛情和前途,但糟蹋了她和豫瑾曾經(jīng)那份純潔。唯一可以回味的回憶“變成了一堆刺心的東西,碰都不能碰,一想起來就覺得刺心?!?/p>
人往往就是這樣,自己得不到哪怕是被自己遺棄無法再擁有的東西又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別人能夠得到。她做出那么大的犧牲,同樣是家里的孩子,為什么自己那么賤曼楨卻可以那么尊貴?
所以當母親提議曼璐借腹生子時,諷刺的是她竟然將主意打到了自己親妹妹身上。
為了留住一個不愛自己卻有錢、可以給她家的男人,她失去了最后一點人性和姐妹情,抱定宗旨利用她妹妹來吊住男人的心是最佳選擇。她深信“從前有些老太太們,因為怕兒子在外面游蕩,難以約束,竟故意的教他抽上鴉片,使他沉溺其中,就不怕他不戀家了?!?/p>
多么可怕的思想,加上母親的懦弱和保守,她的計劃一步一步如愿。殊不知孩子哪能留住一個男人的心?
她選擇了一條容易走的下坡路,最終害了自己,毀了曼楨的幸福,傷害了一個無辜的孩子。
嫉妒沖昏了她的頭腦,極力想被認可和尊重的可憐追求,害怕再次被拋棄的掙扎,如寄生蟲般依附男人生活的悲哀,讓曼璐越陷越深,最終造成曼楨本可以避免的人生悲劇。
悲劇來源之三:世鈞軟弱和不自信的性格是曼楨悲劇命運的間接原因。
顯然家世顯赫的世鈞盡管想擺脫家世的束縛,靠自己的努力過上自由的幸福生活,但他仍然拋不開世俗的有色眼鏡對心愛人的姐姐放下偏見。
第一次帶曼楨回老家見父母,竟然謊稱是叔惠的朋友。既然愛曼楨,為何不直接向家人坦白呢?害怕家人看不上曼楨?擔心家人知道她的身世后反對?
如果世鈞足夠強大,自尊心不那么要強,還在乎這些嗎?他會努力給她一個溫暖的家。但他性格是懦弱的,性格決定命運,這次卻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
父親提出曼楨長得像自己以前的一個客人,世鈞向父母隱瞞了曼楨有個姐姐的事。因為姐妹兩個長得相似的緣故,讓父親起了疑心極力反對他們的婚事,世鈞并沒有大膽說出真相,而是繼續(xù)撒謊父親認錯了人。
世鈞的父親看起來道貌儼然,自己養(yǎng)姨太太不算,還在外面沾花惹草、尋花問柳,因此才會結識舞女曼璐,才會一眼認出曼楨似曾相識。
哪怕就是這樣的一個父親,仍然不愿意自己的兒子娶個舞女的妹妹。他知道曼楨和曼璐不是同一類人,但是擔心無法向父母解釋清楚,索性否認曼楨有姐姐。
當他們?yōu)榇藸幷摬恍輹r,曼楨覺得他父親這樣的嫖客竟然這么瞧不起自己的姐姐,所以脫口而出“要說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跟ji女是誰更不道德!”一語道破世鈞一家人內(nèi)心的偏見。
當兩個人為此爭吵后,世鈞再見曼楨已是十四年后的偶遇。世鈞找過曼楨的母親和姐姐,輕易相信她們的只言片語,自己胡思亂想以為曼楨和豫瑾真的結婚了。
自己覺得比不上豫瑾,沒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實力,更不敢相信曼楨的愛,以為吵一架就可以分手老死不相往來。
如果世鈞可以在曼楨家門口多守候兩天便可以早點知道些情況,如果世鈞在姐姐家拿到曼楨退回的戒指時應該想到扔到垃圾桶的戒指怎么又回到曼楨手上,就知道曼楨有多愛他,怎么會不辭而別,不見蹤影呢?
豫瑾結婚就誤以為新娘是曼楨,如果世鈞跑到豫瑾所在的六安親自問一下不嫁他的原因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豫瑾娶的人并不是曼楨。
也許是不夠愛吧,否則為什么不顧一切去尋找到曼楨問個清楚呢?為什么短短一年后就娶了別人呢?還是愛的不夠深!
悲劇來源之四:曼楨接受命運安排的被動選擇
是造成自己悲劇的最終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同樣豆蔻年華的年紀,她因為比姐姐小而得到庇護上了大學,畢業(yè)找到了工作,晚上還帶兩份兼職,找到一個相愛的人,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正如文中借由豫瑾的口吻“她是最有朝氣的,她的個性也有它的沉毅的一面,一門老幼倚賴著她生活,她好像還余勇可賈似的,保留著一種閑靜的風度?!?/p>
這樣的曼楨還是有點頭腦的,但面對姐姐曼璐假裝生命垂危,第一她不應該勸說母親回去,自己一個人留下來照看姐姐;第二,因為姐姐病重“就看今晚”應該留在姐姐房間陪同,不應該去單獨的臥室。
但凡選擇以上之一,曼楨就有很大可能不被姐夫玷污。
即使一切已經(jīng)發(fā)生,從醫(yī)院逃出來的曼楨可以多寫幾封信給世鈞就可以避免唯一一封信被世鈞母親燒掉;或者親自去趟南京尋找世鈞,或許還能趕在世鈞婚禮前見到他。
曼楨自己還是堅強的活了下來,面對姐姐的離世,自己孩子的可憐,她竟然接受了姐姐臨終遺言嫁給了姐夫,為了照顧孩子,這次是自己跳入虎穴。
命運已經(jīng)和她開了一次玩笑,明知與姐夫結婚毫無幸??裳裕€是選擇了順應命運的安排。孩子是她的軟肋,她以為這樣是為孩子好。
最終雙方還有孩子都傷痕累累,曼楨才意識到要終止這個錯誤的開始。命運給了她第二次選擇,她卻沒有爭奪回孩子獨立撫養(yǎng)。如果帶著孩子去過另外一種生活,她是可以的,雖然會很累但孩子和她都會是幸福的。
一晃曼楨與世鈞分開十四年了,“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只顧間的事??墒菍τ谀贻p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見面后當世鈞提出讓他想辦法,沒有不可挽回的事,而經(jīng)歷過前半生這些痛苦,曼楨終于活明白了,無論如何努力都回不到過去了,一切也不可能重新開始。
情人再柔軟的甜言蜜語,她已經(jīng)不會陷入其中自欺欺人,因為這樣的見面是與時間在掙扎,“今天從這里出去,卻是永別了”。
寫在最后:
再讀《半生緣》已是中年,深刻體會到張愛玲筆下那句“中年以后的人常有這種寂寞之感,覺得睜開眼來,全是倚靠他的人,而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倚靠的,連一個可以商量商量的人都沒有?!?/p>
曼楨的悲劇離不開母親、姐姐曼璐、世鈞,但更脫離不了特殊時代背景下命運的安排,和她自己面臨的選擇。她的悲劇也是時代車轍下一部分女性悲劇命運的縮影。
更多精彩
1、他不是好兒子、好哥哥,卻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和托付終身的伴侶
2、《來不及說我愛你》:四少愛靜琬太瘋狂、太自私、太虐心、太貪心
3、《來不及說我愛你》:歷經(jīng)四個男人的愛恨情仇,尹靜琬活成了自己
評論列表
我朋友咨詢過,還真的挽回了愛情,現(xiàn)在兩人已經(jīng)結婚了
求助
老師,可以咨詢下嗎?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