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重陽節(jié),關于老年人權益保障的話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兩起調解成功的案例,人民調解員從情、理、法等方面耐心引導,幫助老年人化解糾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
今年6月,張大媽來到天津市河東區(qū)富民路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婆媳矛盾,改善壓抑的生活環(huán)境。調解員陳秀琴了解到,60多歲的張大媽早已退休,她的老伴兒因患腦梗癱瘓在床十多年,生活起居均由張大媽照料。張大媽的兒子結婚后,跟老兩口一起生活。張大媽既要照料老伴兒,又要照顧兒子兒媳,久而久之,身體開始吃不消,心情低落,煩躁不安。于是,張大媽要求兒媳分擔一些家務,沒承想?yún)s遭到拒絕,二人還因此吵了一架。婆媳就此冷戰(zhàn),矛盾進一步加深,甚至還影響到了兒子與兒媳的夫妻感情,有了離婚的想法。
陳秀琴來到張大媽家中,和張大媽推心置腹地交流,傾聽她訴說因承擔繁重家庭負擔而產生的壓力,隨后又幾次與老人的兒子兒媳談心。陳秀琴通過自己家庭的經驗,設身處地地給小兩口講解家庭責任及婆媳、夫妻的相處之道,替老人說出了獨自承擔家庭重擔的辛苦和不易,掰開揉碎地講解孝老愛親、夫妻和睦的家庭美德。同時,陳秀琴也勸解張大媽,作為長輩,也要多包容晚輩的不妥之處,比如晚輩做家務時做得不好要多鼓勵,不能一味地指責。終于,婆媳雙方都打開了心結,在陳秀琴的見證下,兒媳當場向張大媽道歉。一周后,陳秀琴通過回訪了解到,兒媳的變化很大,現(xiàn)在一家人的關系已經恢復良好,家庭生活美滿幸福。
在另一起調解案例中,劉某(女)與王某(男)結婚多年,劉某的姥爺剛剛去世,劉某想把姥姥接過來同住,方便照顧的同時也可緩解老人的喪親之痛,但是卻遭到了王某的極力反對,二人爭執(zhí)不下。寧河區(qū)豐臺鎮(zhèn)人民調解委員會立即成立專門的調解小組分頭走訪,從當事人及村干部、部分村民那里將這個家庭矛盾的來龍去脈了解清楚。之后,調解小組兵分兩路,分別深入了解二人的真實想法。原來,王某阻止妻子是因為全家只有自己工作,并且還要贍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孩子,如果再將老人接來同住,經濟壓力就太大了。而劉某覺得,自己自幼被姥姥撫養(yǎng)長大,與姥姥感情甚好,姥爺剛去世,這個時候更要給予姥姥親人的關懷。
調解員耐心與雙方溝通,給他們講解老年人權益保障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經過一番勸導,王某逐漸釋懷,劉某也理解了丈夫的難處。在調解員的建議下,劉某表示,關于姥姥的贍養(yǎng)費用問題,會與姨媽及其他兄弟姐妹共同協(xié)商解決;王某也同意將妻子的姥姥接到家中同住,并好好照顧。夫妻二人的誤會就此解開,重歸于好。
調解日記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逐漸增多,老年人作為一個弱勢群體,與他們相關的矛盾糾紛需要得到進一步關注。人民調解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第一道防線”,特別是在預防、排查和化解老年人矛盾糾紛中,要結合該群體的特殊性,從關心、關愛老年人的角度出發(fā),尊重、體諒、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通過經驗豐富的調解員積極化解,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記者 李倩)
評論列表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