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當天,羅志祥在微博上發(fā)了一篇6000字長文,并@周揚青。
文章以日記的形式,從5月1日寫到5月20日,回憶了他和周揚青的20個戀愛小細節(jié),最后,他再一次告白:
單單只看這篇文章,很容易覺得他很癡情,很愛周揚青。
然而評論里無人買賬,因為沒人能忘了兩人戀愛的九年間,羅志祥出軌多人的事實,紛紛喊話:你不配這個女孩,放過她吧。
有人說,這屆年輕人真的不好糊弄了,不會再被所謂的深情人設感動,不會再留戀一段錯誤的感情。
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戀愛觀真的不一樣了。
每一代人對待愛情都有一個符合時代背景的態(tài)度,現代年輕人的戀愛觀究竟是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口嗨型戀愛
網上有一個詞來形容現代人的愛情觀:口嗨型戀愛。
就是說,一天到晚叫囂著好想談戀愛,卻根本不會付諸行動。
身邊就有不少朋友陷入了這樣一個怪圈:
內心相信愛情,渴望擁有,但又不相信它會真的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所以當愛情來臨時,總是下意識拒絕和逃避。
我有一個閨蜜,大學畢業(yè)后就再也沒談過戀愛。
看到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戀愛結婚進入人生新階段,她總是大喊羨慕,感嘆什么時候甜甜的愛情會落到自己頭上。
然而,日常生活中的她根本不愿意去進行任何社交,從不會主動去結交新的朋友。
她害怕:
如果有一個人突然進入我的人生,會打破我現在的生活節(jié)奏。
前段時間,公司有個男同事追她,她其實對那個男生也蠻有好感。
但是,兩人聊了幾天,她就跟我說:
每天到處找話題,猜對方的想法,不得不去做回應,真的好累啊,還是一個人舒服。
好像單身越久,對愛情就越是逃避,越是沒有了期待。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么很多人單身越久越不想談戀愛?
有一個回答是這樣說的:因為不想吃苦,所以干脆連甜也不想要了。
很多人想象自己談戀愛后,就會覺得最后受傷害的一定是自己,害怕日子還沒有一個人時過得舒坦,害怕浪費感情浪費時間。
其實口嗨型戀愛的女生,不是不想愛,而是獨自一人堅強久了,不敢愛。
所以,很多女生學會了分析成本和風險,面對感情時,習慣在安全領域給自己留著退路。
情感自足式戀愛
前幾天,看了一段采訪,主持人問了偶像組合出身的楊超越一個問題:
“你會因為戀情放棄一部戲嗎?”
她沒有任何猶豫,干脆地回答不會:好工作不好找,男朋友隨時都可以找。
哪怕對方是個富翁,她也覺得:
我光有男朋友,沒有工作,我也沒有依靠啊。
這一番話其實代表了如今大部分年輕女性的戀愛觀。
她們不再渴望在愛情中尋找依靠,她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多來自于自身。
在湖南衛(wèi)視一檔情感交友節(jié)目《一鍵傾心》里,有一個女生鐘盛真便是如此。
她是一個職業(yè)摩托車車手,連續(xù)拿了三次全國雪地摩托錦標賽冠軍。
在剛開始玩摩托車的時候,周圍的朋友都勸她這個運動太危險了,不適合女孩子,但她認為:任何一項興趣愛好都與性別無關。
誰都沒想到鐘盛真這樣一騎就是六年,還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就。
她說自己曾經專注于做自己的事,忘記了男友的存在。
這樣的女生似乎不需要戀愛,也不會愛上任何一個人。
但在后來的節(jié)目中,她和一個也渴望在感情中彼此獨立和自由的電競男生,走到了一起。
正是因為夠獨立有自己熱愛的事,鐘盛真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更為主動灑脫,不會去擔憂害怕,喜歡就說出來,感覺對了就敢牽手。
情感自足的女生,不會順應男性的要求去塑造自己,而是肆意綻放自己的個性,用時間和精力去充實自身,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戀愛對于她們來說,也不再是必需品。愛情只是生活的點綴,有則“錦上添花”,沒有則順其自然。
低質量的愛戀,不如高質量的獨處,絕不將就,絕不難為自己,也絕不依靠對方。
就像是李宗盛那首《晚婚》唱道的:
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社交式戀愛
最近有一個詞刷屏了:魚塘式社交。
在《一鍵傾心》里,有一個女生涂宇晴,微信聯系人里有一個96人的分組都是男生。
她是一個模特,因為經常去外地出差,所以每到一個城市她就會用社交軟件同城匹配符合條件的男生,與他們聊天,如果聊得來就會線下見面,讓他們帶自己去吃一些好吃的,去玩之類的。
有人認為這是正常坦蕩的交友方式,但也有人質疑她的社交方式,過于開放大膽,認為一個女孩在外地獨自見網友很不安全。
但場上有一個男生王碩則直言理解涂宇晴的社交方式,覺得她坦率又真誠,最后兩人成功牽手。
其實這樣通過社交平臺去擴大朋友圈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工作忙圈子有限。
為了突破狹隘的朋友圈層,只能將對愛情的美好期許寄托于各大社交APP平臺構造的“虛擬式熱鬧”中。
主動去擴大交友圈,認識異性,才能有機會遇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之前,有一個話題是:哪個女生不想活成蕭亞軒。
因為她的男友無一例外都是年輕的小鮮肉,甚至有人調侃到:
沒有人可以一直年輕,但蕭亞軒的男朋友可以。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蕭亞軒這么會談戀愛,她自己總結了十條原則:
其實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出門認識新朋友。
雖然有人覺得,這樣的對待感情的方式不夠認真,但其實是她活出了很多人想要活出卻不敢活出的樣子罷了。
越來越多女生在感情中變得主動,這沒什么不可,因為每個人都有赤誠地去愛的權利。
單身獨立的女性,交多少男朋友,交什么類型的男朋友,都是個人自由。
計劃型戀愛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其實戀愛觀也是如此。
有的人向往充滿火花,瀟灑狂熱的愛情,有人喜歡循序漸進,細水流深的感情。
網上有一個情感帖:
一個女生和男朋友吃飯的時候無意中說到結婚的話題,但男友卻說不想結婚,只想談戀愛,一想到結婚就要考慮到很多事,買車買房彩禮什么的,壓力太大了。
女生聽完,有一些委屈。
她是一個傳統的女生,覺得愛情就是水到渠成,一個階段做一個階段的事,當戀愛穩(wěn)定了,就可以步入婚姻,一起解鎖新的身份。
評論里有一個網友感同身受:你可以一直不長大,我不能一直沒有安全感啊。
有一類女生就渴望一段感情一步一腳印慢慢升溫,然后始于心動終于白首。
在《一鍵傾心》里,女生王文惠就喜歡計劃型戀愛。
她認為愛情中,往前走的每一步都需要時間的考驗。
不是快餐式愛情,而是慢慢喜歡慢慢愛:
確定關系三天左右,可以摸摸腦袋,一個月可以牽手,半個月可以抱一下,一個月可以親一下,但是一定要征得她的同意。
她還喜歡和對方白紙黑字地約法三章,制定戀愛條款:
戀愛中雙方不能平白無故失去聯系,如果有,就罰200塊;戀愛中雙方吵架不能隔夜也不能拒絕交談,如果有,還是罰200塊;戀愛中如果吵架,誰先認錯,那就獎勵對方200塊。
有不少人覺得這樣太夸張了,不像是在談戀愛,而是在談合同。
但對于喜歡在戀愛中循序漸進的女生來說,這種儀式感,可以在生活中增加甜蜜度和減少不必要的矛盾爭吵,也是走向親密關系的必經之路。
有一句話說的好:“除了電影里,沒有人會愿意等另一個人五年的時間?!?/p>
一步一步理性地考察,其實沒有什么不好,畢竟用心對待一段感情,都會期許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不是愛情需要計算,而是感情需要經營。
愛與被愛,都不如慢慢地相愛。
很多人,似乎不太能理解現在年輕人的戀愛觀。
有人兩天喜歡,三天愛,七天追不到說拜拜;有人沒遇到三觀相契合的那個人,寧愿十年如一日保持單身;不會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更不會不會為了養(yǎng)兒防老而生孩子;
在她們眼中,愛情是因為你喜歡那個人,才會想去談戀愛,而不是想談戀愛,才去找一個人。
70、80后,可能會匆匆忙忙步入婚姻,可如今的年輕人,更愿意兩個自由的靈魂相愛,并因此成為最好的自己。
三分愛人,七分愛己,不強求,不將就,不糾纏,不矯情。
不得不說,這屆年輕人的戀愛觀有點酷。
評論列表
兩個人的感情往往都是當局者迷,找人開導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
可以幫助復合嗎?